有关抒情的诗句有关花期的抒情诗句
1、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3、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4、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6、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7、平生个里愿杯深。——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9、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0、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11、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12、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13、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14、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15、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16、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1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18、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19、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21、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22、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抒情—朱淑真《清平乐·风光紧急》
23、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24、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2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26、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7、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28、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9、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31、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谢薖《鹊桥仙·月胧星淡》
32、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33、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王建《短歌行》
34、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35、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36、教他珍重护风流。——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37、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8、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39、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40、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戎昱《塞下曲·其六》
41、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42、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范成大《卖痴呆词》
43、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44、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45、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46、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诗句》
4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48、楼前芳草年年绿。——张先《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49、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50、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曾棨《维扬怀古》
51、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53、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54、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柳永《雪梅香·景萧索》
55、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
56、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57、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58、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59、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高適《别董大二首》
61、稻花香里说丰年。——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2、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杜甫《岁晏行》
6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64、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65、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6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8、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6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70、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71、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李益《上汝州郡楼》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