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爱国精神的诗句
1、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3、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4、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6、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7、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8、梦到凤爱国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爱国;
9、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0、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11、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12、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戚继光《马上作》
13、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1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5、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16、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17、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赵孟頫《岳鄂王墓》
18、大家齐唱大风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9、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陈子龙《渡易水》
2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2、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23、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25、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元好问《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26、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27、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9、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30、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诗句mdash;—戚继光《望阙台》
31、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
32、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三》
3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4、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35、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3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37、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38、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39、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40、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1、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元夕二首》
4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4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4、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4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47、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48、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49、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50、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51、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52、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5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54、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55、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5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8、天时地利与人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59、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60、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6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62、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63、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64、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65、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66、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6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6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70、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71、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爱国日》
72、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7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