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将“梦想照进现实”优秀作文
王朔本是个读书人,耍文字的人,但是最近据说越来越“高调”了。几年也看不到正经文字的他,却联袂“好友”老徐上演了一出好戏。这个年头是讲标的、讲品牌的。只要杀出了名气,就不怕老死田园,至于财呀利呀,更上一层的名啊什么的,只会接踵而至。好友老徐不是也一样,开了博客,开聊吧,开了论坛,就差开讲坛。据说前阶段也请了某某名人好友确是在自己的聊吧里开了××实有专业难度的讲坛,云里雾里不知都讲了些什么,内行人听了糊涂,外行人听了也糊涂。总之,名人借名人,名气炒名气,现在,就这么点事儿。
讲得似乎远了点,不过,我还是蛮欣赏这几个人的,多少还是有那么些许才情值得人说长道短,至于要耍名这是必然,没必要看得人长,见不得人短,老是抱着把枪打那几只出头的鸟嘛!何况,现在爱出头的鸟实在是多,人家就是要跳高了张望,挑战胆量来的,你这不是正中下怀吗?所以,不如静静地观看,心态好点,就静静地欣赏,看看究竟是鹰还是鸡,讨个眼喜不也蛮好?
我就是这样去看《梦想照进现实》的。有人说,这根本不是部电影,算个屁!有人说,老徐真敢拍也真敢演,口气有些阴腔阳调。我看了,还蛮喜欢。中国电影终于有了突兀,敢于尝试了,不为什么这奖那奖的什么目的,名气的炒作那不算,总比那些“兴师动众”挤破脸皮撞破头颅也要上国际的所谓“巨作”来的有意义,那些倒头来是愚弄群众的,而《梦》却真真切切称得上一部“创作”。创作都算不上,还谈什么艺术呢!谁说电影就一定要是立体的,场景就一定要海陆空,演员数量就一定是要倾城甚至倾国的,色彩就一定要鲜靓可人的,情节就一定要跌宕起伏的,对白就一定要惊世骇俗的,动作就一定要激情高昂的?……我就是要选择在一个灰暗的时间,一个几平米的空间,一男一女彻夜长“聊”!
你就是不能忽视这个“聊”!这聊是本部作品的核心,容不得你忽视。这里不能不佩服一下王朔,王朔是个才,无论天才也好,奇才也罢,雄才狗才都无所谓,总归,因为他劣根的本质、不羁的性情、放荡的言论和变态的绯闻,他就成了有才人。“我想去海边,但大海咆哮了;我想乘飞机,但它没人撞自己会掉下来;我想吃鸭,鸭全感冒了;我想吃牛排,可牛都疯了……”这是典型的坯子腔调,是戏外人的真实和戏里人的无奈,也是人生如戏的戏说。“心是瓷的,硬,但禁不起拿在手中抡圆了,扔在地上摔碎了”,硬汉子的柔情蜜意,也是真性情,难道不是人性,不是人理?“……社会就是人人都装,装着装着,社会就进步了……”只能说王朔是个太直率的人,你还在伪装,他就能当着众人面揭你的面具,甚至撕破你的伤疤,包括他自己的。这样的浮世优华,有几个人可以做到真诚,哪怕就某一刻,哪怕面对你自己的时候?你可以吗?可以吗?说之前还是得想想吧?《梦》就这样于平静中揭穿了,人性、心思、小人物的那么点小伎俩,还有社会、生活的本质。
如果说他借助了京腔柔顺了观众的耳根,那么他的那些坯子言论却也梳理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你嚼嚼,还真有那么点欲罢不能的味儿,有谁能否认那不就是你所过的生活?两个人的对白又如何?无论是朋友,上下级,是互利双方,是矛盾双方,还是有苦难言的同命人,这两个角足够了。代表了社会所有人物,演绎了世间百态,一切都溶解在他们的对白中,渗透进现实的生活,那就是你的,我的,他/她的生活。
对白里“导演”说剧本的原名叫《当梦想照进现实》,后来把“当”字去掉了,我一直在想这句对白的意义,有“当”没“当”真的有何区别。默念、回味,确有不同。“当梦想照进现实”,总还是脱离不了理想化的思维,带着几许期盼和渴望,这不是《梦》的主旨想要的。相较而言,没有一个“当”字,才让人更加真切地触摸生活。结尾的两个人,笑了,做着鬼脸。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梦想不过也是生活,不要为难了自己。这是我的理解。
《梦想照进现实》没得说!我只能说,你可以整整一个多小时看着两个人聊天,没有参与的份,却依然深入你心,至少不离不弃,难道不足以说明他们的“话题”很吸引人吗?
[王朔将“梦想照进现实”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