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讲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今天我要说的课是《渔夫的故事》,这是一篇民间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典型形象-------渔夫和魔鬼通过渔夫机智的制服魔鬼的记述,形象的告诉我们: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战胜它。
学情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强、爱幻想的心理特点,提出“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等具有想象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再想想,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本课我欲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的朗读民间故事。
2. 能根据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3. 学会用人物语言、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对民间故事的赏析能力。探究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激发学生进行再想象,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相信人的聪明智慧,对邪恶势力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教学中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渔夫怎样战胜魔鬼的。
2.分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的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
同学们各抒己见,评议课本剧演得怎样?
二、探究民间故事的特点
1.找出魔鬼的外貌描写,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故事情节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怎样理解“民间故事立足于现实而又富于幻想”这一艺术特色?
渔夫是现实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斗争的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4.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
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来自民间,有的因有神话幻想情节因而充满神奇色彩。
三、问题质疑
假如魔鬼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他的诺言吗?请结合课后第三题的故事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
想想渔夫会怎样将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