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今天上《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宋特和很多老师给了不少建议与指导,我颇为感动,受益良多,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朗读教学是"短板"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主线,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勃勃生机与可贵之处,但是总体感觉学生的朗读不到位,虽然宋特在后的指导中提到未必要读出樟树的生命力与蓬蓬勃勃的气势,但由此看出我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是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
二、堂教学"教过了"在教学中自己的思路虽然清晰,但是感觉还是"教过了",比如,宋特提到的学生熟悉的生字词仍然让学生反复读,甚至在日常复习上反复听写,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说,无疑是在做无用功,这一点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的,也需要精讲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不会或者不扎实的问题,这样更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不敢放手"站在三尺讲台上只有短短三四年,却慢慢开始理解语教学的真谛,很多时候,我们教给了学生太多,却无法让学生学以致用。本的教学,虽然我也有让学生一定的动脑思考,下笔写体会,但是并没有"教得巧",学生很多时候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却没有自己发挥的太多空间。正如《最佳路径》中格罗培斯的设计理念一样,教学要给学生自由,教师害怕给学生自由却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实是教师的教学引导及堂驾驭能力不够深厚。仿佛觉得自己是一个带领孩子走在独木桥上的人,只引导孩子到达了目的地,而对于沿途的风景却没有让孩子细细品味,或者,理想的境界应该是孩子边活蹦乱跳地走过独木桥,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愉快得到达目的地,这才是孩子想要的堂。深感惭愧的是自己的教学功底不够深厚,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忙忙碌碌,碌碌无为,只应付于完成教学的常规工作,却没有进行大量专业的阅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教学理论专著和相关书籍,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才能不断整合优化自己的教学思路。
四、教学过程缺乏思考。宋特的指导也让我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缺乏思考的老师。在平时的上中,觉得好的教案就照着别人的上,却常常上不出理想的效果。归根结蒂,是缺乏思考,在评的过程中,戴菲老师也说要根据班级的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调整教学思路,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却很少思考班级的学情是什么,只知道这一节我要教什么,这就造成了学生会的我可能还在教,学生不会的我却不知道。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是提高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将每节的教学目标与本班的学情结合起确定教学目标,如此,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
宋特的指导,让我有一种"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原还可以这样上,原我们还可以这样教。(南京雨花台中学春江学校小学部)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