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欺负人更可耻美文摘抄
2013年年末上映的电影《无人区》,徐峥扮演的律师为了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一名罪犯成功地逃脱。他这种用知识欺骗人的轻狂举动,不仅伤害了遇难警察的同事和亲友,也让恶释放出更大的恶,最终造成自己的灭顶之灾。
这让我想起文怀沙先生的一段话:“一个地主用土地去欺负人是可耻的,一个资本家用金钱去欺负人是可耻的,一个知识分子用知识去欺负人,也是可耻的。”综合各种欺负人的现象,用知识欺负人,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欺负,而且是一种精神上、文化上的蔑视,更可怕,也更可耻!
时至今日,用知识欺负人的现象,有蔓延之势。医生、法官、经济学家之类,都是以知识、经验、智慧、资历去工作的。如果一个医生让患者去做不必要的检查,吃不必要的药,做不需要的手术;如果一个法官用专业的名词,让人不知所云,不辨真伪,从中吃了原告吃被告;如果一个经济学家今天说股市走势如何,明天说经济走向如何,后天说商品走俏,让人东奔西走,生活错乱,这不是蒙人、骗人、欺负人又算什么呢?
一些知识分子之所以用知识欺负人,核心离不开一个“利”字。去年,在茅台集团媒体见面会上,北大一位专业教授称,塑化剂标准不科学,同时表示三聚氰胺基本是无毒的物质。能出此“雷语”,背后的东西自不多言。在国内转基因食品之争中,有的专家曾受聘于美国转基因研究公司,不也一度引起质疑吗?如果专家只关心自己的研究经费,只想着如何把转基因用来商业化赚钱,而少有人敢对人们的生命承担责任,这样的专家被称为“砖家”一点也不冤枉。崔永元曾把中国当下知识分子分成三类:一类叫拍案而起,二类叫洁身自好,第三类叫随波逐流。那些用知识欺负人的知识分子,恐怕连第三类也算不上,只能沦为“败类”。
专家之所以被社会承认,主要源于自身良好的权威和公信力。如果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谋私利的工具,不仅会让群众蒙受巨大损失,也必将丧失学界声望,降低社会公信度,最终只能导致“斯文扫地”。
“士志于道”,“铁肩担道义”,一直是很多知识分子的道德自觉和品格追求。民国记者邵飘萍,为揭露事实,捍卫真理,拒收军阀30万“封口费”,最终惨遭杀害。他用自己的行为捍卫了“士”的尊严。“夫士,国之肝肾,夫士之言,国之声息也。”现实生活中,很多专家、学者都自封为“公共知识分子”。所谓“公共”,就不能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表,而应是群众利益、时代正义和社会良知的代表。否则,何谈公共知识分子,大可冠以“自私分子”,或者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康德说,知识分子的崇高责任,就是“敢于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社会越发展越文明,越需要知识分子运用理性,真正为老百姓代言,为学术立威,为社会立信,把自己的名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