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言范文

文章 2019-07-10 00:03:58 1个回答   ()人看过

读书感言(一)

生命因享受读书而精彩。对我来说,读书就和吃饭一样,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餐不吃感觉饿,一天不读感觉慌。

十岁前所读之书,几乎都是一些革命样板戏的剧本,偶尔看到过几本前苏联作家的小说,如获至宝。第一次拿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兴奋得睡不着觉,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是靠打着手电筒,偷偷躲在被子里连续十几个晚上看完的。其实那是一本繁体版的小说,对于当时我这个才读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读起来自然是十分费力的,靠着连蒙带猜,竟也将那本厚厚的小说“啃”完了。所得多少自然可以不去计较,可至少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刻进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响亮的名字。

十岁后所读之书,内容自然要丰富了许多,单就当代文学作品,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再到改革文学,最后到如今的各种文学潮流作品;从长篇巨着到微型小说,我逮到一本就读一本。于是,一路闻着书香味,跟着时代的步伐,就这么长大了,变老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因工作繁忙,无暇涉及太多作品,只三样杂志及时收藏于心中,那就是《读者》、《小小说选刊》(或《微型小说选刊》)、《故事会》,看似平俗了些,但社会百态、人间冷暖、奇闻轶事尽收眼底。最主要的是文章简短,不必为故事情节的曲折去费时费力。可惜每月只发行一期,于是每次看过之后,只恨时间过得太慢,好不容易挨过几天,去报亭询问,结果一般只会有两种:要么来了新的,要么以为买了新的,拿回来仔细一读——看过了的。不知从啥时开始,这些杂志一月出两期了,稍有缓解,可重复购买的现象依然还是发生过。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不敢与古人同语,但允许我有同感。每当捧着一本心怡的书本,每当读到得意之处,常会激动不已,有时甚至会兴奋得彻夜未眠。总之,爱读书是好事,不是坏事,也就罢了,无法改了,就随着去呗!

读书感言(二)

挚友曾经问我:“你看那么多书,似乎把社会、人生看透了,会不会觉得一切都没有意思了?”笑答不会。社会博大,人生无常,岂几本薄书能钻透。恰恰相反,读书能发现许多原来自己笃诚认知的观点,常在真相面前尴尬、羞惭得无地自容,于是笑世界神奇之意外,笑人群差异之巨大,笑堂皇作伪之丑恶,笑自负聪慧之幼稚,有时竟至于阅读中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

人比人得活着,货比货得留着,再幼稚也不能因为别人的高明跳河上吊。但,要承认自己没人家精明。据说国际银行家就是人类最聪明的人群:耍手腕,弄权谋,说理论据而言之凿凿,设计骗人而丝丝入扣,从天下人囊中取利易如反掌,受骗的人反过来还要念他们的救命大恩,谁不服,恐怕大多只落得嘴硬。

保守估计,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达50万亿美元(号称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身家500亿),他们具有非凡的远见卓识,善于构建利益关系,捕捉获利机缘,实行严密的家族统治和密不透风的黑箱操作,辅之细雨润物般的间谍渗透,犹如一架超级精密的赚钱机器昼夜运转。老罗斯柴尔德的三儿子内森最具胆识,凭借英法战争时战略情报的收集和快递系统,仅在股票交易所一抛一收,便狂赚了20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总和。

政治家与银行家的联合,更能得心应手地将财富集中输送到预先挖好的干渠。1973年5月,为迅速扭转失去黄金支撑、各国纷纷抛售美元的颓势,84位银行家、跨国公司巨头和一些政治家相会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会议形成一个看起来异想天开的计划:设法挑动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美国公开支持以色列故意激怒阿拉伯人,导致阿拉伯国家盛怒之下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让国际石油价格上涨400%,促成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激增,从而抵消抛售美元产生的副作用,美国再乘机大幅度提高利率,宰割中了过度贷款狠招的拉美及东南亚国家,一石几鸟,重新夺回金融战场的主动权。于是,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于是,沙特第一个与美国达成合作,用石油美元购买美国债券;于是,在基辛格博士的诱惑、威逼下,欧佩克的部长们同意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于是,石油贸易结算导致了美元需求的暴涨,而人民的血汗储蓄惨遭洗劫……

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曾在1928年面对银行家的演讲中厉色说道:“你们是一群毒蛇,我打算把你们连根拔掉,以上帝的名义,一定会将你们连根拔掉。”80年过去,这群毒蛇仍在吐着舌信,觊觎着善良无助又攥着不多钞票的民众。

毒蛇离我们并不遥远。前不久一个亲戚买房,叫我去帮忙参谋把关。到了现场,对小区环境、居室户型、使用功能、各项费用均比较满意,但发现,由于“房源紧张”,此房是从别人手里让渡匀得,须在总价款近110万元基础上,额外支付“慷慨让渡者”8.7万元。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里的房子虽然卖得好,但尚不至于达到“奇货可居”的程度,很可能有一双黑手,企图“空手套白狼”。只要房产中介(情报提供)、售楼处(内线)、让渡者(主谋)三位连成一体,即可上演一出“热情让房、理当得利”的好戏。经深入调查,真相大白,果然如此。空手套没有得逞,买主幸免于“白狼”的角色,理直气壮的直接与售楼处签定了购房合同,省下了8.7万元。

家庭是庞大经济体的基本单元,扔钱容易挣钱难,其收入高低和消费水平,是经济体内的主要动力,对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模式反应敏感,也很容易成为“精明人”、政治家算计的对象。普通百姓不会甘当货币战争的炮灰,却很难远避漫卷的硝烟。很多金融活动就在我们身边发生,拒绝诱惑需要理性,科学决断需要智慧。如此说来,学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还是大有必要的。正是:骗人圈套难提防,知识能筑防火墙。

理性谨慎不盲动,免做入套大白狼。

读书感言(三)

三百多年前的培根先生,将读书治学的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蜘蛛式,靠自己肚子里分泌出的丝,织成经纬交错的网络,在自己营造的一亩三分地里爬来爬去,捕获小猎物,供自己生存。这是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验式的。第二种是蚂蚁式,很勤奋,不遗余力,但一味的集聚,没有选择,不求品位,死苍蝇、大粪球也往家里搬,甭管有用没用,吃了有没有问题,据为己有储藏起来再说。这是盲目性的,不加甄别,没有筛选,典型的全部照搬。第三种是蜜蜂式的,季节不分春夏,地域不限南北,闻着香味去,采了花粉回,再进行深度加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酿成蜂蜜。这是广博汲取,去芜取菁,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自我,这是最高的读书治学的境界。

读书一要精,二要博,三要合用,而关键的两端,则始于质疑,终于开悟,贯穿其整个过程的,是带着思考的博学和穷根究底的考据。书不精,品位不高,见识肤浅;读不博,格局不大,眼界狭窄;不合用,徒用笨力,事倍功半;开悟,作为一种强大的学习能力,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阅读中不断进行自我训练的能力培养,而阅读者在开悟时得到的那种七窍光焰的灵感迸发,是旁人无法体会到的愉悦享受。宋人张载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如果大家夸一个人悟性强,那这个人的学习能力一定非常了得。

一般而言,知识面窄的人悟性必然差,因为可供他思维参考的资源匮乏,解决问题的途径单一。王安石在《答曾子固书》中认为,“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光读经典,就不能真正理解经典。触类旁通,必须广博地汲取。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发现,有些人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办复杂了,友善的问题办对立了,美好的事情办砸锅了,与思维的僵化、情绪的偏激有直接关系。知识面宽了,心肠宽绰,情趣优雅,办法多多,利害轻重权衡得既快捷又明白,很多棘手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但现在市面上书出的不少,泥沙俱下,垃圾秽物混杂其间,选书已经需要好眼光,高境界。朋友大鹏有言:“‘糟粕尝来愚更愚’,知识不等同智慧,乱读不等同博学,唯有从真理、良善的深度汲取和利用知识方为正道。”好比人的饥渴,总要先选择一下那食物和饮水,对身体有没有害处。暂时饱了口腹,却染沉疴在身,恐怕谁也不愿干这样的傻事。对书的选择,比这要复杂的多。受每个人职业需求、性格志趣、审美取向、人生观、价值观、学识水平和修养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同样的书可以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

被胡适先生誉为“世界上伟大小说”的《醒世姻缘》,我却觉得可以忽略不看。近一百万字,翻来覆去说一个恶女人怎么打丈夫:用洗衣的棒槌打六百下,险些打死;将一堆烧熨斗的红炭从丈夫的领口倒进去,几乎烫死。讲来讲去,最终是要说明那男人之所以受这非人的罪过,概因为前世他曾经杀死了一个母狐仙,今世托胎成他的太太来因果报复,所以要往死里整他。你小子想解脱也没门,只有一边忍着,一边念经向佛多行善事。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前世的孽债谁能证实,如此惨无人道的家庭暴力谁能容忍,这样的书能给人“伟大的”益处吗?

可同样是胡适先生,却称中国经典不过是一堆杂货,这个论点我倒觉得很大胆,因为我对所谓的经典从来是不迷信的,你越说“必读”,越说“非读不可”,我就偏不读。你拉出一长串“人生必读”的书目,我凭什么听你的?那些东西不是吓唬人,就是教训人,要么就有商业目的,不屑一顾。说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且不说它到底是不是孔圣一人所写,若是死读书,读死书,整天熟背《论语》的人,把自己的家治理好已是阿弥陀佛了。

“书少非君子,无读不丈夫。”秦皇汉武,文采还是有的;唐宗宋祖,风骚亦不平常。说刘邦是个大老粗,可他衣锦还乡时,还领着孩子高唱自己亲自创作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说朱元璋是个大文盲,可看看台湾出版的《故宫书画录》中的朱元璋亲笔手谕,便知道“数风流人物”,并非独看今朝。倒是有一点值得注意,今朝的人如果不读书,不研习,不与时俱进,照样会让历史的车轮倒退。

记得英国教育家吉朋说过:“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接受着两种教育,一种是外来的,一种是自己的,而自己的教育更为重要。”相比外来的教育,自我教育将贯穿于生命的始终,更需要自觉的主动,良好的习惯,意志的支撑,灵动的悟性。每个人都以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心智模式,优劣互见的活跃在社会和家庭的舞台,每个人都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每个人也都在有意识无意识地塑造着自己,而如何塑造最好的自己,决定着我们生命的高度和质量。读书影响着心智,心智左右着思维,思维统帅着格局,格局决定着命运。若自愿尽毕生之心智,致力于塑造最好的自己,书,是唯一永远不离不弃、召之即到、伴则倾心、无怨无悔的挚友。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