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故事 霍去病为国不顾家

文章 2019-07-09 22:56:58 1个回答   ()人看过

霍去病为国不顾家

古语说:“忠孝不能两全”,“为国者终不顾家”。这当然不是说,报效国家就不能孝敬父母,不能管自己的家庭,而是说,当国家更需要自己的时候,要能公而忘私,甚至放弃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自古以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很多的。

汉代有个青年将领叫霍去病。他16岁就参了军,跟着舅舅卫青到边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战。别看他年纪轻,却英勇善战,能指挥成千上万的骑兵步兵,屡建战功。有一次,他率领一万精锐骑兵,深入敌后几千里,打败了敌人。后来他和卫青分兵两路,和匈奴进行决战,终于击退敌人,使国家的北方消除了外来的威胁。汉武帝加封有功将士,让他和卫青共同担任大司马,统率全国的军队。

霍去病少年从军,为国出生入死,却顾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从不追求享乐。汉武帝为他建造府第,给他优厚的待遇,他却说:“匈奴还没消灭,我怎么能顾自己的小家呢?”

因为长年征战,霍去病得了重病,2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把短暂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祖国,使人民享受了安宁。

【有感】

西汉时,少数民族匈奴经常侵略边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出了一位著名的少年英雄,他就是智勇双全、见事明断、大名鼎鼎的霍去病。为了解除边防的隐患,保卫国土,霍去病于公元前123年首次出马远征。这时他只有18岁。卫青拨给他一支八百人的骑兵,主要担任侦查和突击任务。年轻的霍去病跃马挺枪,威风凛凛,他既感到自己身上担子十分沉重,又为能够亲身杀敌报国而兴奋。有一次他奉命率军深入敌后侦查敌情,傍晚的时候,在一个山坡脚下,发现了一大片敌人的帐篷。霍去病估计是一个敌人的首脑单位,便当机立断,乘着黑夜向敌人发起了突然进攻。八百人齐声呐喊,像一阵狂风冲入敌群,见马就射,逢人便砍,锐不可档。敌人毫无准备,又摸不清汉军的虚实,顿时乱作一团,有的东逃西窜,有的呼爹喊娘,有的举手投降。这一仗打的实在漂亮,不仅杀了两千多名敌人,而且活捉了匈奴国王的叔父等重要人物。霍去病初战告捷的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十分高兴。在论功行赏的时候,破格的册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一天午后,风和日丽,他把全军将士召集起来,围坐在一个清泉周围,然后当众将皇帝的赏赐的好酒倒进泉里,下令大家汲取泉水,开怀畅饮,共同领会朝廷对每个出征战士的关心与期望。于是,刹那间,你敬我让,杯碗交错,欢声雷动,犹如一次盛大的庆功会,气氛十分热烈。据说,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便把肃州改名为酒泉。霍去病率领的汉军,因为有这样的好将领,士气十分高昂,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杀死和俘虏了很多敌人,迫使敌军残部仓皇退往漠北地区去了。

可惜的是,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病逝了。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痛,不仅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还在自己的陵墓旁为他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坟墓,墓碑上赫然刻着:“汗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墓”十五个大字,墓的四周树立着各种精心雕刻的石像。现在,这些石像仍然和霍去病墓一起屹立在陕西省兴坪县境内。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霍去病有好东西时经常想着生死与共的兄弟,说明了霍去病是个平易近人,不贪图个人享受的人。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是多么崇高的爱国精神啊!小小年纪就有这么远大的志向。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们一

定要向霍去病学习,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