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比一比》的教学反思范文

文章 2019-07-09 21:36:10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识字教学就要按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把识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一开始我就出示课文插图——农家小院,并对孩子们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踏着秋的气息,看着金黄的庄稼,听着小鸟的鸣叫,闻着水果的芳香,我们走进农家小院,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一一出示个别图画对应的名称,然后请孩子们自己根据拼音读正确每个词的字音(自由读),再指名请孩子读词语,检查自学情况,并正音,强调了“黄,杏,苹,红”都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词语“鸭子、杏子、桃子”读轻声,并交流了识字方法。

通过先自由读韵文,明白一二两句比的是大小,三四两句比的是多少。整堂课我们都是在比一比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同的量词,如学习第一句,我先出示一头黄牛和一只猫的图画,让孩子们比一比,说出它们的大小,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然后我又引导孩子们不仅能从图画中看出它们的大小,你还从哪里看出了它们的大小?孩子们马上想到了从量词“头”和“只”上也能看出,因为“头”是用在体型较大的动物上,而用“只”则表示个头较小的动物。咱们马上进行了拓展:一头( )、一只( )。在学习第二句,同样我也出示了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的图画请孩子们比一比说一说,孩子们马上说“一群鸭子”,我连忙说:“是呀,许多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一群鸭子,想一想还可以说一群什么?”孩子们兴致很高,说了一群蜜蜂,一群人,一群羊,一群大雁,一群猪……然后我们就进行了总结:一般来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物就可以称作“群”了,动物或人聚在一起,为了方便可以一群一群地数。在学习“一颗枣”时,我们也进行了拓展:一颗( ),马上有孩子说 “一棵树”,咱们就讨论了“棵”和“颗”的区别,一般来说,凡是比较小的颗粒状的东西,用量词“颗”。在比较杏子和桃子多少的时候,出现了量词“堆”,一堆杏子,我就引导孩子们:数杏子的时候用“堆”数,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一堆一堆地数?孩子们积累的还不少:一堆木头、一堆苹果、一堆泥土、一堆树叶、一堆花生……原来堆指数量多,紧紧的没有规律地叠放在一起,如“一堆土”,顺势学习了生字“堆”,怪不得是提土旁呢!量词“群”和“堆”我们也进行了比较区分,发现可不能互换,“群”一般指许多东西聚在一起,“堆”一般指许多东西叠放在一起。我们还用多种方法朗读了韵文。语文要学以致用,咱们还进行了拓展,也用上比一比的方法,课件出示一群猴子,一只企鹅等图片,让小朋友根据提示来说一说,一边(),一边( ),一( ),一( )。然后咱们又增加了难度,让孩子们说说除了大小、多少,还可以比较什么?在这样的比一比中既积累了语言,又运用了语言,也为模仿儿歌奠定了基础。每次这样的活动安排,都是希望这样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潜能。

今天的写字教学中,我也不忘让学生比一比。如“小、少”,问孩子:“你发现了什么?”“小”比“少”多了一个钩,“少”比“小”多了一个撇。在比一比中,学生了解了“小、少”的生字特点,更有利于生字字形的记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