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习惯说课稿

文章 2019-07-09 21:34:21 1个回答   ()人看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的好习惯》,我从活动目标要求、设计理念、活动内容、教学活动形式、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本课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2、行为与习惯:

在老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参与自我检测、讨论交流、制定计划、实践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品德和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学习制定计划,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共同体验活动的成果。

二、本课设计理念:

《我的好习惯》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的内容标准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理念,它旨在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从儿童真实的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用讨论、现场调查、游戏活动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围绕什么是好习惯、怎样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养成的意义等层面逐层进行分析,设计中尊重儿童的生活体验,力争用儿童的生活来教育儿童,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活动内容:

小学儿童的思维,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由于儿童抽象思维水平低,由此而带来的是儿童道德认识水平低,对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或肤浅和表面化。因此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习惯教育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记住多少规则,最重要的是运用一些具体生动的手段,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帮他们形成基本的处世做人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本课围绕“我的好习惯”这一主题,我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活动内容:自我检测、对错碰碰车、小树小树快快长、学习拍手歌,通过讨论交流、教学游戏、现场调查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学活动形式:

“自我检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对自己已有的好习惯进行初步的认识,在活动中同时与他人进行比较,知道有更多的好习惯还要培养。“对错碰碰车”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初步了解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区别。“小树小树快快长”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习拍手歌”,儿歌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道德规范的内化。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对学生已养成的习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多媒体课件。

3、树叶贴纸,写有数字的圆片贴纸。

(二)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生问好。

师:咱们班同学每天上课都要向老师问好吗?

生齐:是的。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这样做表示我们对老师的尊重。

师:是呀!这样一个小小的活动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尊重,这真是一个好习惯。你们是怎样养成这个好习惯的呢?

生:……

本环节设计时教师通过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个真实而细微的常规活动,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引入活动主题,体现了本课程生活性这一基本特征,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活动一:自我检测

教师取出本课插图,编上号,指导学生了解插图内容。

师:你们在生活中一定已经养成了的好习惯一定很多,(出示书上插图)你们看,这里有哪些好习惯?

生说出图上好习惯的名称。

师:自己看看,想想,如果你有第一个好习惯就在衣服上帖上一号圆片,依次类推,帖上了圆片不仅自己能看见,别人也看见了,所以一定要诚实。

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检测。

教师请出部分学生说说自己贴的情况,进行当场演示,比如:请贴上“自己的事自己做”圆片的学生表演叠衣服;请贴上“不挑食”圆片的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怎样做到不挑食的,等等。同时请其他学生对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评价建议中强调:评价多样化。其中谈到“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过去课堂上的评价多是教师对学生、自己对他人(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恰恰忽略了自我评价。本环节的设置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自我评价的舞台,在自我检测中,对自己已有的好习惯进行初步的认识,在活动中同时与他人进行比较,知道有更多的好习惯还要培养。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尊重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因此他们参与的热情很高。

3、活动二:对错碰碰车

师:我来这儿上课前,有一个叫盼盼的孩子想让我们大家帮他解决一个难题:看看这些图上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还要告诉他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每一小组选一幅图派一个代表重点说说,同组同学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意见进行电脑操作,答对了就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反之则播出刺耳声。)

生:……

生:(针对图上为了不迟到而奔跑的学生发言):我们认为这个小朋友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拼命奔跑是会摔倒的。

师:不跑怎么行,要迟到了呀!

生:要是真迟到了,跟老师说说,老师会原谅你的,因为迟到比被车子撞倒要好。

师:如果我既不想迟到,也不想出意外,该怎么办?

生:早上早点起来,养成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就行了。

师:你们觉得他的办法怎么样?(好)奖励你一个好办法奖。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同时提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我们眼前的儿童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但是由于受自身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会有偏差。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是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的身上已经形成了许多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要让自己健康、快乐的生活就要抛弃这些坏习惯。

4、活动三:小树小树快快长

师:除了刚才说到的好习惯,你一定还有许多好习惯,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来不及说的好习惯写在小树叶上。

(学生在纸做的绿叶上写其他方面的好习惯,教师相机在黑板上画上光秃秃的树干的图。)

师:谁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

生:我的好习惯是认真检查作业。

师:大家说这是不是好习惯?为什么?

生:认真检查作业是好习惯,因为这样做作业就不容易出错,还可以得到老师的小星星。

师:老师也同意你的看法,我们把这片树叶贴到大树上。

生:……

(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多,大树越长越茂盛。)

师:这是一个成长树,它的树叶上是许许多多的好习惯,好习惯越多,大树就会越茂盛。其实,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棵小树苗,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自己的小树上就会长出一片绿叶,你们想让自己的小树长满绿叶吗?

生齐:想。

师:……

习惯的养成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不经意的过程,教师让学生用贴树叶的方法来展示自己的好习惯,一方面,是让学生为自己养成的这个好习惯而自豪,愉悦自我;另一方面,用树叶这样一个具体化的健康形象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孩子在今后生活中自觉的养成好习惯的意识。

5、活动四:学习儿歌

师:老师上完课就要和小朋友再见了,最后我把这首《文明拍手歌》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记住咱们今天上的这节课,按照儿歌里的要求去做,让自己的小树快快长大。(课件出示儿歌内容。)

儿歌的内容来自儿童真实的生活,展现的是文明生活、健康生活的基本规范要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记住规范,并在游戏活动中内化规范要求,进一步将好习惯延续到现实生活中去。

六、课后反思:

1、对活动目标落实还应深刻些。活动目标在行为与习惯中提到“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较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好习惯,对品德层面的要求强调不够。

2、对学生的课堂应答反映应当迅速。在课堂中受课堂教学任务的束缚,对学生的回答往往不能做到深入剖析,忽视了有价值的个体智慧的展示。

板书设计:

我的好习惯

天天坚持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