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小说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整体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能口述故事梗概;
2、学习小说精彩的情节设计和出色的心理描写;
3、能概括小说的主题。
二、重难点
重点:鉴赏小说精彩的情节和心理描写;
难点:主题的归纳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师:(开场白)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曾提出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他们失望了;
曾几何时,“头戴草帽腰系麻绳,喝个汽水不知退瓶,要解小便墙角就行”,成了对农民形象的调侃。
而今,富裕的农民哼起了小调:一万圆不算数,十万圆才起步,百万圆马马虎虎,千万圆真正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以及“晋江模式”等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发展方式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
(同时投影几幅画面,展示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的农民“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那么那些刚刚改善物质生活的农民,他们的精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陈奂生”的生活中,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师:(板书:陈奂生上城)
(一)、整体感知,熟悉内容。(请学生口述故事梗概)
师:全文分三个小标题,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故事讲出来,要求概括地说出。
生1:主要写农民陈奂生上城卖油绳,再给自己买顶帽子;路上患病被书记发现后,送进了高级招待所。
师:还有谁来补充?是路上患病的吗?什么书记?
生2:在火车站病的,县委书记吴楚要到省城开会,在这里巧遇了他。
师:说得好,是巧遇!还有要补充的吗?他得了什么病,与小说的情节有关吗?
生3:应该是重感冒吧?
师:请找出证据来,(学生翻书)
生4:在课文理有这样的话,双腿发软,两膝打颤,竟是浑身无力“;“口腔冒烟,比起火热”;“额头滚烫”,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感冒症状。
生:第三节里医生“向吴书记说了几句话(重感冒,不要紧)”,也是证据。
师:对,同学们看书很认真。那么在情节的设计上,大家认为与感冒有联系吗?请看第三节开头。
生:……
师:这里作家让陈患感冒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高烧的人神志不清,睡一夜就好,第二天再回忆深夜发生的事情,使小说毫无破绽。
师:小说里还有几个人物也写得很精彩,能说说吗?
生:还有招待所的大姑娘。
生:陈奂生的老婆。
生:还有公社农机厂的采购员
生:……
(二)、鉴赏评价,讨论交流
(对小说的阅读不能只满足了解情节,熟悉故事梗概这一层面,高中生要能自己结合阅读体验和人生经历,看到作品更深层的东西,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并获得某种审美愉悦。)
师: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讲,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因读者而不同。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具体说说你的看法。
生:议论声……
师:(板书人物名字:陈奂生)可能大家还是觉得对陈奂生感兴趣,好,谁来先说说看?
生1:……小说前面部分可以看出他比较善良,勤劳,易满足;
生1:另外他还很能干,聪慧,如第四段写他自己做得油绳“格啦嘣脆,又香又酥,比店里的新鲜”,“好吃”说明他手艺高。
师:这位同学是从人物的身份地位和肖像等来说的。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说说吗?
生2:买帽的细节说明了农民的节俭和朴实;“住招待所”一节看出其自私自利的一面。
师:这是从什么方面讲的?物质层面的,对吗?
生:有人点头。
师:那么精神方面的呢?
生3:小说第一部分讲到他不会说话,“并非不想说,实在是无可说”;别人聊天“他总只听不说”,“他只好自卑,只有羡慕”。他渴望“能说会道”。
师:一个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那是多么痛苦的事情。通过这个人我们是否应该想想,语言交流和沟通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里,我们要学会与别人的合作和交流,来丰富我们的人生,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师:下面请大家就作者对主要人物陈奂生的态度谈谈你的看法。(教师一边倾听,一边整理学生的回答。这里应该是写人物的重头戏,人物心理活动和行为描写处处可以彰显农民的细心、圆滑;质朴与卑微等特点,有关细节一并省略。)
生:高兴-----“前进了”(粮食多副业发达)
生:同情------车站尴尬(吃僵饼,喝茶水,睡椅子)
生:痛心----
-招待所的行为(患得患失,自私小农意识等)
生:希冀------灵魂得以重塑。(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改变)
(三)、拓展视野,课外迁移(关注西部“陈奂生”)(显示字幕)
师:刚才大家的探讨很活跃,评价很中肯。(语速稍缓,沉重地)我们有没有想过:
当东部的农民腰缠百万时,西部还有几千万贫困人;
当广东的农民去新马泰旅游的时候,西部的农民兄弟在为口粮发愁;
当南部沿海的农民驾驶宝马奔驰穿行大街小巷时,西部贫困山区的农民干部骑着自行车在崎岖小路上颠簸;
当东部的农民说“给我一个西部地区的县长我也不当”的时候,西部的城市市民却说“让我去东部当农民也成”……
师: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在困扰我们?
生:地域差异的问题。
师:还记得2004感动中国的十大杰出人物中的到西部当教师的那个大学生吗?
生:……
生:徐本禹。
师:当代青年要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全球,志在四方。早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实现中西部的崛起,达到“环球同此凉热”的理想社会。(投影一段文字)
网上评说农民闰土等。
一位网友曾写道:“鲁迅之后的作家笔下中国农民不是被想象成朴素保守的闰土,就是被刻画成刁钻奸诈的无赖。那年回家看见以前的几个同学,当年因为几分之差而没能进入大学,后来在铁匠铺做学徒工-------身上满是灰尘,两眼不复有当年的明光,一脸的沧桑和憨厚,握着我的手不知所措,一刹那我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闰土。
(相关资料在此一并略去)
(四)、课文小结,探讨主题。
师:对一篇小说的学习,即要弄清其具体的故事情节,更要掌握其社会意义。当我们即将结束这篇课文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沉重的。小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主题,大家想过没有?
生:……
师:我们为陈奂生在改善物质生活上的进步而骄傲高兴,为他的善良朴实勤劳而自豪喜悦,也为他在追求精神生活中的尴尬处境而怜悯叹息。但我们更多的是感激之情,是景仰之心。
师: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唯艰。
请大家一起来背诵唐诗《悯农》好吗:(投影显示)
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生:背诵诗文……
师:请大家把今天对人物的分析讨论整理一下,写成一篇小评论。还有一个练习就是发挥想象,补写小说倒数第二段“陈奂生回家后……”后面的文字。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