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画家和牧童》的教学反思
教学《画家和牧童》一课,学生读画家和牧童的对话,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戴嵩很谦虚,牧童很大胆,有经验。这个孩子很会读书,概括能力强。有的说:画家画的画也不一定是全对的,没有一个人会十全十美。这个孩子还会辨证地看问题,不简单。大家的发言基本上都是在赞扬牧童的大胆和画家的虚心。这时,一个孩子的发言也像炸雷:小牧童说的是错的,美术杨老师说过,画画没有对错,你随便画个什么动西,都是没有错的。
我不禁暗暗为这个孩子叫好。这是多么富有个性的理解啊,现在的孩子他接受到的绘画不是一些写实的技巧,而重在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这个孩子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解读文本,是很不错的,尤为可贵的是面对课本、教师、同学的一致的观点,他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身上具备的不正是小牧童所拥有的品质吗?──率真,不盲从,勇于挑战权威。
当时我没有否定这个孩子,也没有充分肯定,只是说,国画是要求按实际情况来画。虽然没有得到老师的赞赏,那个孩子坐下来后很自豪地看看周围的同学,看来他对自己发言是很满意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有创见,同时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契机。如果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认真读课文,展开适当的讨论,我想课堂上一定会出现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老师接下来的那些费力的引导,迂回的问题都可以抛开,学生更能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激活思维,体会语言,可能有的会说:牧童是放牛的,天天和牛在一起,看见过牛相斗,他没说错;有的会说:牧童说的是他的生活实际,哪有错呢?有的会说:古时候人画国画都是按真实的情况画的。也有的会说:画画想象最重要,我还可以把太阳画成五彩的呢?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