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故事

文章 2019-07-09 18:35:39 1个回答   ()人看过

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关于他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司马迁的故事: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从小就接受当史官的父亲关于历史知识的教育,因而对历史发生了浓厚兴趣。他从二十岁开始的几次全国性的大游历,获得了史籍上没有的大量史料,同时初步熟悉了全国的地理环境,广泛接触了广大人民和现实生活,更使他立志要写一部空前的史书。

为了集中精力写好这本书,他杜门谢客,每天一办完公务,就钻进书房里去了,一直写到深夜。正当他写得比较顺利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使他不得不中断写作。

他过去的同事李陵,随李广去打匈奴,结果因寡不敌众,被俘后投降了敌人。由于他对李陵的印象很好,就上书为李陵辩护,说他是假投降,不要深责。

当时汉武帝看后,大为震怒,马上就下令把他投进大牢。司马迁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但他还想着出狱后完成他的著作。谁知一年以后,不仅没有获释,反加重了刑罚:对他施以宫刑。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想一死了之。因为这种刑罚弄得人不男不女,还有什么活头呢?但他想起自己未完成的著作,就咬紧牙关,接受了这残酷野蛮的刑罚。

后来,他遇赦出狱,并奉旨当了中书令,但那些官僚们却不时的嘲笑他的长相和近似女人的说话声音。他忍住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打击,继续写他的书。

一天,他又来到自己的书房,望着窗外的古柏沉思,从触摸自己的下颊,因没有了心爱的胡须,猛然又想起自己的奇耻大辱,顿时怨气直冲脑顶,头上过早出现的白发仿佛都一根根竖了起来。

他想:“我是为了这著作才活下来的,我一定要象窗外的古柏那样,不怕风吹雨打,坚持写到底!”

就这样,他整整写了十八年,直到成为六十岁老人的时候,才完成五十二万多字的辉煌巨著—《史记》。如果从二十岁搜集资料时算起,一共用了四十年的时光。

司马迁的故事:直言受宫刑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因李陵事件,而受到宫刑。宫刑它是中国五大酷刑之一,也是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执刑人用刀子剜掉受刑男子的睾丸,如果受刑者是女的,那么,这么女性将永远地失去生育能力。总之,这是一种对人格施以极大侮辱的酷刑。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宫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爱国故事 司马迁求生修国史

2.爱国故事《司马迁求生修国史》

3.郭沫若《司马迁发愤》原文品读

4.司马迁的童年故事

5.司马迁童年勤奋好学的故事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