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小论文八篇
【篇一:龙虾为什么喜欢浑浊的水】
今天,我去钓龙虾,我带着钓竿和钓饵(猪肉)去一条混浊的沟里钓。没一会儿,我就钓到了10只龙虾,正当我兴高采烈的回到家准备红烧时,发现小龙虾的壳上沾满了污泥,一开始我以为沟里的小龙虾脏一些,少一些,于是我又到一个清澈的塘里去钓龙虾。结果一只也没钓到,于是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小龙虾喜欢在混浊的水里生活。
既然猜测了,我就要想尽办法来证明这一点。我立马行动起来,我找来两只桶,一只桶装浑浊的水,一只装纯净水,并在桶里各放了5只龙虾,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浑浊的水里的龙虾仍然生龙活虎,而在清水里的小龙虾已奄奄一息,这证明了我的猜测是正确的。
我又做了一个实验,我仍然把一只桶里装浑浊的水,一只桶里装清水,各放进5只龙虾,但这次实验我并不求小龙虾喜欢浑浊的水还是清水了,我是在求小龙虾吃什么,我不去管浑浊的水里的小龙虾,我天天喂食给清水里的小龙虾,但喂的是一些被我切得小得不能再小的鱼肉、腐肉、水草、水藻等,过了5天后,浑水里的小龙虾和清水里的小龙虾一样生龙活虎,这个实验证明了小龙虾吃小得不得了的微生物。
现在我终于知道小龙虾为什么喜欢浑水了,因为水里有极小的鱼肉、腐肉、水草、水藻等,而这又是小龙虾的最爱,所以小龙虾就喜欢浑水了。
经过这次实验,我心里十分高兴,因为我又知道了一个科学知识,希望大家也常做这类科学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多了解科学知识,增长见识。
【篇二:鸡蛋钻进酒瓶里的奥秘】
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在少儿频道的节目中看到一个有趣的实验。主持人竟然让一个熟鸡蛋钻进了酒瓶里。小朋友,你相信吗?是不是主持人用的是奇特的材料或者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不然鸡蛋怎么会穿过比它的身体更细小的瓶口呢?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秘,我召集了几个小伙伴,打算按照主持人的做法试试看。
我们按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材料准备了一个熟鸡蛋、一个啤酒瓶和一盒火柴。我们先把鸡蛋剥去外壳,放在酒瓶的瓶口上。有一个伙伴还试着用手去按鸡蛋,可是不管怎样鸡蛋就是稳稳地立在酒瓶口上。我说:“看我的吧!”我学着主持人的方法,点燃一根火柴,迅速的丢进了瓶子里,再把鸡蛋及时地放到瓶口上。只见火柴渐渐地熄灭了,这时鸡蛋开始一点一点地往里钻了。突然,整个鸡蛋都掉进了酒瓶里。同学们高兴地拍起手来,我们成功了。
当我们都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一个调皮的小伙伴提出了新的挑战。能不能让鸡蛋再钻出来呢?我的伙伴们都摇了摇头。有了刚才的成功,我自信地说能。我猛得吸了一口气,鼓起腮帮“呼”得吹进瓶子里,接着,立刻把瓶子倒过来,只见鸡蛋一点一点从瓶口钻了出来。最后,鸡蛋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了出来。真是太神奇了!同学们都欢呼起来。我得意极了。这时,一个好问的伙伴说:“这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被他一问,我才从得意中醒过来,因为我也说不出其中的科学道理。后来,我们几个伙伴商量,一定要查找资料,解开这个谜团。
时间一晃过去了,假期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校园。在科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从课堂上丰富的实验和老师的讲解中,我知道了空气要占据空间和空气成分的知识,终于明白了鸡蛋钻进酒瓶里的奥秘。现在我可以向我的小伙伴们说明鸡蛋钻进酒瓶里的科学道理了。科学学习可真有趣!
【篇三:炒花生的秘密作文】
今天,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外婆拿出今年刚收的花生,要炒给我们吃。妈妈说:“炒花生多麻烦,还得用沙炒。”我说:“干嘛非要用沙子,直接炒不是更快吗?”妈妈说:“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看谁说得对?”
我的方法是直接炒。等外婆把灶烧热后,我把一大碗花生倒入锅内,先用锅铲慢慢翻炒,二十几分钟后,锅里冒烟了,我慌忙加速翻动铲子,可花生还是越来越黑。我说:“花生应该熟了吧!”外婆说:“还早着呢!”我只得耐着性子又炒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外婆才说可以了。我盛起来一看,花生个个都已经变成“焦黑碳”了。我拿了几个尝了尝,不是焦的就是生的。
唉,看妈妈的吧!只见妈妈把一大碗沙子倒入锅内翻炒,一分钟后,倒入一碗花生。只见妈妈不紧不慢地翻炒着。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她把花生盛了起来,滤掉沙子。我不相信妈妈能这么快就把花生炒熟,用惊奇的眼光望着妈妈炒好的花生:皮略有点泛黄,拨开一看,仁也熟了。我尝了尝,既香又好吃。
咦,真是怪了!为什么直接炒反而慢呢?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仔细看看花生的形状!”我盯着那堆花生发愣,心里想:这花生两头凸出来,中间凹进去……
“哦,对了!如果直接炒,花生受热的面积小,而且受热不均匀,难怪我炒的花生有的焦,有的生呢!而用沙子炒,沙子受热速度快,传热性能高,它能很快的把自身受到的热均匀地传递给花生,使花生全身也均匀地受热,所以花生反而熟得快。”我大声对妈妈说。妈妈听了我的想法,赞许地点点头说:“我的女儿真聪明!”
哦,真想不到炒花生还藏着这么大的学问,这真是身边处处有科学啊!
【篇四:老鼠为啥长胡子】
有一天夜晚,我起来上厕所,发现一只雌的老鼠,一只雄的老鼠,它们的嘴周围都长着胡子。疑问就从这时开始了:为什么老鼠都长胡子呢?我曾问过父母和伙伴们,他们都说老鼠长胡子是生理现象,和人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一般胡子都是男的长,女的不长,为啥老鼠不分雌雄都长长胡子呢?
后来我想用实验来解开它。我从家里的玉米仓中取出玉米,在仓底下发现了一个老鼠洞。我想捉两只老鼠来做实验,先用筛子盖住前洞,然后提来一桶水,从后洞往里灌,果然,捉住了几只老鼠。说也真巧,其中正有一公一母。我非常高兴,就用绳子拴好鼠腿,然后,找来一把剪刀,把母鼠的胡子剪掉,再把两只老鼠一起放在洞口附近。只见那公鼠用胡子探测了一下四周,便很机灵地钻进洞里。可是那母鼠却找不到洞口了,到处乱撞。接着,我又用水把公鼠灌了出来,捉住了它,也把胡子剪掉,结果它也找不到洞口了。由此看来,老鼠的胡子用处还真大。
我又想,老鼠常常夜里跑出来偷粮食吃,人们说它们有“夜晚”,何不趁此机会再实验一次呢?到了晚上,我先把灯关上,再把剪去胡子的两只老鼠放在地上,借着窗口射进来的淡淡月光,只见这两只老鼠东窜西撞,不时发出“咝咝”的叫声,总是找不到洞口。通过这两个实验,我明白了:老鼠长胡子,是专门为了探路呀!
科学知识真奇妙啊!我想长大以后当一个科学家,再去发现一些奇妙的科学知识。
【篇五:荷叶为什么不会湿?】
暑假里的一天,哥哥带我到田野里去玩,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尤其是那池塘里的荷花,粉红的花,碧绿的叶……
突然,我发现很多荷叶上都有一颗亮晶晶的东西,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颗颗水珠,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奇怪的是荷叶一点也没湿,我好奇地倒了一些矿泉水在荷叶上,矿泉水一落到荷叶上就滚落到荷叶中央,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湖泊,荷叶还是没有湿。我记得下雨的时候路边的树叶都会被淋湿,为什么荷叶不会湿呢?
回到家,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爸爸妈妈,可他们都不知道原因,还是爱上网的哥哥在网上帮我找到了答案:原来荷叶的表面有很多很细很细的绒毛,这些绒毛排列得很紧密,而且上面含有蜡质,因此水滴到上面时,铺不开也渗不进去,只能变成水珠滚来滚去,这在物理学上叫做“不浸润”。
荷叶上的水珠不仅不会弄湿荷叶,而且还能顺便带走荷叶表面的灰尘,难怪荷叶看起来总是那么一尘不染。这真是太神奇了!由此我想到要是我们的衣服或者是建筑物上涂料也有这种特性,不就不怕灰尘和雨淋了吗?那该多好啊!
【篇六:火柴燃烧的秘密】
生活中,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万万千千,只要你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会发现许多奇怪的事。
星期六的早晨,我经过厨房时,无意看见桌子上的一盒火柴。我拿起火柴,从盒子里拿出一根火柴,在火柴盒一边的黑条上,不停地划着,随着“咝“的一声,火柴燃烧起来了。忽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连串问题:火柴是靠摩擦什么而产生火花的呢?是不是靠摩擦后产生静电才有了火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接着拿起一根火柴在墙壁上、地上、椅子上摩擦,都没有起火。于是我又在自己的毛衣上摩擦,可还是没有燃烧起来。首先,我可以确定:火柴不是靠摩擦后产生静电而产生火花的。可我还是不明白火柴是摩擦什么而燃烧的。没办法,只好却请教好学的姐姐了。
姐姐听了我的问题后,微微一笑,拿起一盒火柴,指在边上的黑条上说:“秘密就在这里。”我的疑问更深了,这跟火柴的燃烧有什么关系呢?我迫不期待地让姐姐给我说个清楚。姐姐不紧不慢地说:“火柴两边的黑条上涂有一层叫磷的化学物质,磷非常易燃,只要一接触到空气就会燃烧。而黑条上的磷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它只有和火柴头上的火药进行摩擦才能产生火花,这样火柴就能燃烧了。”听了姐姐的这段话,我终于明白了火柴燃烧的秘密。
我看着这一盒小小的火柴,不禁感叹道:想不到这小小的东西也有这么大的奥秘。科学世界真奇妙!
【篇七:蚂蚁的触角作用大】
一天,我在门前玩耍。忽然,我看见有一大群蚂蚁在搬骨头,我发现在骨头上的蚂蚁最多,骨头旁边有像“一”字形的黑色的细条,我仔细地看了一下,原来是蚂蚁在“排队”从洞中进出,它们非常有次序的排着“队”,我看到在来回的队伍当中,有一些搬了粮食回洞中的和一些才从洞中出来的互相用触角相碰,似乎在说些什么?碰了一会儿,就立刻走开。我忽然看见有一只没有触角的蚂蚁,它一路上没有和其它蚂蚁相碰触角,一路上又东撞西撞的。疑问就从这儿开始了!为什么没有触角的蚂蚁就不能和同伴进行沟通,也认不得路了呢?
从这儿起,我便左思右想,但实在想不出来,便去问同学,但是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大自然的定律!”但是,我心里却暗暗发誓:我一定要破解这个谜底,我便去那个洞口放了一块奶糖,那些蚂蚁闻到了香味,就跑了出来,我捉了三四只放进瓶里,回到家,我把瓶子放在桌子上,把捉到的蚂蚁依次倒了出来,把其中一个的触角剪掉,只看那个蚂蚁东倒西歪,摔了下来,而那几只蚂蚁在“沟通”,而且走路走得很平衡。
从这次实验中,我发现:蚂蚁在日常生活中,走路、沟通、平衡度等都少不了触角。蚂蚁的触角用处可真大呀!
【篇八:落叶为何“面朝黄土背朝天”】
秋风一起,金黄的树叶纷纷落下。我在门前做清洁工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地上的叶片大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为什么呢?
其他的落叶是不是也一样呢?我想再去观察观察吧。在这一周里,我去观察了许多树的落叶情况。结果我发现,绝大多数的落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我想应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我的想法。于是我制作了像叶片一样的风筝去放。由于不太会放,所以放了很多次风筝也没有飞起来。我记得风筝落地时总是重竹条的一面朝地,这是不是和落叶朝天有相同的地方呢?
难道树叶也和我做的风筝一样,一面重一面轻?带着这个假设,我采了许多种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我发现,叶面表皮好像是里面的叶脉排列稀疏一些,光滑一些,叶背面叶脉排列紧密一些,粗糙一些。于是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做了一个叶片的模型,用了一些细铁丝,编成了网状,有的稀疏,有的紧密。然后把稀疏的铁丝网和紧密的铁丝网连成正反两面。然后我将“叶片”从空中抛下10次,8次是紧密的铁丝网一面在下,2次是稀疏的铁丝网一面在下。
通过实验,我豁然开朗,于是我又到互联网、书上查找有关树叶的资料,终于明白了落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科学秘密,原来,两种结构不同的细胞层,形成了同一片树叶的“背”与“面”,由于比重不同,树叶在飘落的过程中,会翻转变化,重的一面朝下,轻的一面朝上,这样降落最稳定。所以落地后,细胞紧密而重的一面朝黄土,细胞系数而轻的一面朝天。
科学真有趣,今后我要多做这样的实验,长大后做更多更复杂的实验,为人类造福。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