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评课稿
1.例子与所要论证的知识点之间脱节,分析例子时只是就例子讲例子,没有能够做到与所要论证的知识点密切结合起来。
比如在让学生探究“先做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先做一个有道德的学生”时,当学生说“我成绩不好,那就去做有道德的学生”时,虽然点出了这两者不矛盾,但没有更进一步得点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了,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的(成绩)”,同时有同学说“成绩好重要,因为高考重要”,我也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成绩好(科学文化修养高是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所以他们不矛盾,是能够相互促进的)”。
比如,在用“老人跌倒了,扶不扶的”事例导入之后,在讲存在道德冲突的原因时,没有借助这个事例进而去分析,生活方式的变化(与以往不同)导致人们的价值多元化,即有人认为要扶,有人认为不要扶,出现了多种声音(多元价值)。
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是备课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比如:学生会有怎样的回答?我要如何引导他的回答?例子是如何体现所要论证的知识点的,例子不能只是纯粹的引出知识点等问题;二是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认真筛选素材,使素材的针对性不强,导致例子泛滥却与知识点相关不大,容易导致上课缺乏深度,只是浮于表面。
2.面对学生纯粹捣蛋的学生的一些扯淡回答,教师可以不加以理会,因为教师会被他带飞,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对课堂教学没有意义(只是让大家乐一下),容易使课堂缺乏正式感,走向随意性的弊端。
3.小结太过简单,同时也缺乏系统的方法。
比如这节课小结时应该这样:这节课主要围绕”思想道德修养和学科文化修养“讲了三个大的问题”是什么(含义、关系)为什么(原因)怎么做(具体要求)“,难点是二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具体措施。 或者也可以这样小结,让学生来回答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4.没有时间讲练习!!!!无法就本课 的重难点检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时间把握上一直是硬伤。
5.上次跟PZ探讨“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回答,进而避免学生睡觉或者游离课堂”这个问题时,他说“问题是你问他们问题,特别是课本的知识点,他们并不想回答啊。”这句话让我对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了一点思考,喜欢问问题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问题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也回答不上来,那就变成了自问自答,反而更尴尬!所以还不如不问!这节课我就发现了,每次问课本的知识点时,学生就不说话了,或者真的回答不上来。也许是我问得太深了,反而就成了无效提问。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主要这个问题。
6.语言表达上的不顺畅。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