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周总理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篇一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 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 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为止。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篇二
周恩来在少年便胸怀大志,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毕业时,他给同学留下的临别赠言--原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道出了他的理想和抱负。“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写给同学的诗是他对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的真实写照。周恩来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不竭动力正是源于对理想的苦苦追求。
周恩来的少年生活充满辛酸与苦涩。9岁时,生母万氏因病悄然西归,一年后嗣母陈氏魂断梦里。人生最大的痛苦莫够于失母之痛。一颗幼小的心灵承受着两次失母的打击,一双无助的眼睛眼睁睁的看着一位位至亲至爱的人悄然而去。我们不难想象他内心犹如刀割般的苦痛。
恩来并没有因为母亲的离去而放荡不拘,而他却用稚嫩的肩膀托起这个家,支撑门庭。他开始学会了如何梳理人际关系而不得罪人;他开始学会了如何张罗应酬而不失体面;他开始学会了如何分配家庭开支而不奢侈浪浪费。
1910年恩来离开淮安到东北堂伯父家定居,开始他的漂泊生活,辗转于东北、天津、日本、法国。在天津南开大学,他受到很好的教育,深受新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启迪,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开始为寻求改变旧制度而奔波操劳,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图强。
恩来的少年充满了坎坷与辛酸。在坎坷中,他磨练了他的毅力;在辛酸中,他体验了人生,懂得了忍受。
恩来在少年踌躇满志,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思想,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自我鞭策。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篇三
周恩来12岁那年,大伯周贻庚托堂伯周贻谦把他带到了沈阳。大伯父一直单身在沈阳,大伯母远在天津,周恩来来到沈阳,大伯父非常高兴。他喜欢喝绍兴黄酒,常常让侄儿陪他喝几盅。
周恩来来到沈阳是夏天,可是这里与家乡的景色大不一样,看不到美丽的岸柳,看不到无垠的绿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来,大伯父要让他在沈阳读书,但是学校在修道,先让他去堂伯父那儿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然后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3年。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不少,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几门课,既学经书,又学西方的哲学,周恩来喜欢。学校里有钱人家子弟多,周恩来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经常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在东关模范学校的3年,周恩来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让全班同学传阅,有的作文,比如他写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颖,论述精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因而轰动了全校,并在全省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上展示,还收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有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周恩来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他一些反映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周恩来得到许多教师的赞赏,如国文老师在他的作文上批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还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