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放鞭炮作文

文章 2019-07-09 14:55:02 1个回答   ()人看过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下面小编收集了元宵放鞭炮作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元宵放鞭炮

“快起床!下雪啦!”

我猛地从甜美的梦中惊醒,迷迷糊糊中瞥见窗外的一片银白,

“瑞雪兆丰年啊……”外婆端着一碗家乡的煮豆饼,热气和香气铺面而来。我狼吞虎咽的一扫而空,赶忙穿戴好。

门外,外公正等着我来点燃这雪天的第一挂鞭炮。

我裹了裹身上的棉袄,接过外公手中夹着炭火的火钳,左手因为害怕而紧紧捂住了耳朵,双腿一蹲,瞬间变得十分滑稽,看着我将手臂伸地离鞭炮远远的,外公直摇头:“你这样哪点得燃啊!你还可以再近点嘛!”语气里充满了不耐烦,他便一手拿出打火机,蹲下准备点燃鞭炮。

失败了。我看着不燃的鞭炮,失望到极致。

外公着急的想上前来帮我。我看着一次训练胆量的机会准备擦肩而过,连忙阻止外公,在放鞭炮的安全距离内,我又离这条“红蛇”更近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右手死死的握住火钳,小心翼翼的将烧得发白的炭火放在鞭炮长长的引线上,一秒,两秒……时间仿佛被冰雪凝固,可鞭炮还是没点燃。

我不信邪,进火盆里挑了一块燃烧得正好、通红通红的炭块,紧紧地卡在火钳上,零下几度的天气里我穿着棉鞋的双脚已经冻得僵硬,腿也蹲地发麻,双手竟然也开始不听使唤。鞭炮极其“配合”地没有一点要炸开的迹象。

我倔强的不许外公靠近一步,生怕他把鞭炮点燃。我正挫败地准备退到一旁。外公又在催促了:“你到底点不点啊!胆小鬼!”外公看着我,直跺脚“算了算了让我来!”我又将火钳放置引线上。思绪又有了几秒的停顿,我盯着引线,心里发麻,但手却没有移开。

“嘶嘶”声响起,白烟冒出,我一下子紧张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直到鞭炮已经炸开我才猛地把火钳抛在了一边。

鞭炮声噼里啪啦的直撞耳膜,我用双手死死捂住耳朵。硝烟弥漫,我看着外公笑逐颜开。我如释重负地叹了一口气,呼出的气立刻变成白雾,身子也不再僵硬了,我知道,点燃的不只是鞭炮还有我的信心。

雪又开始下了,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我伸手接住雪花,却并不感到寒冷,我知道,这鞭炮已经如同我对新的一年的勇气一般炸得更热烈了。

篇二:元宵放鞭炮

正月十五那天下午,爸爸带我到鞭炮摊,让我挑选自己喜欢的鞭炮和礼花。我想,我从小就不敢放鞭炮,经常被人取笑为“胆小鬼”,这一回我非要“一雪前耻”不可!我便选了几个国家禁止制造和销售的大雷。本来想再拿几个气火,可又一想:家里还有,春节时还没放完呢!爸爸付了钱,我们便回了家。

天还没完全黑下来,我匆匆忙忙地吃了几口饭,便跑到大门口准备放大雷。爸爸很不放心,也紧跟着我来到大门口,他要看着我放。

我从盒子里取出一个大雷,把它稳稳地竖立在地上,然后极小心地用打火机点燃了大雷引线。引线嗤嗤地闪射着火花,一直燃烧到大雷的头上。我站在不远处瞪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它。过了一会,只听“嘭”的一声,大雷瞬间便粉身碎骨没了踪影。这时,一团硝烟弥漫升腾起了,紧接着一阵密密麻麻的火星和碎纸屑迎面扑来,我急忙转过身来弯着腰躲闪。我的两只耳朵震得嗡嗡作响,院里几辆汽车和摩托车的警报器鸣响成了一片。我又连续放了五个,真过瘾!

我手里还剩几个大雷,我想到小巷里边去放,想让人知道,我也敢放大雷了,看谁还敢再小瞧我!可是,走到小巷的头上,我只放了一个,就听见不远处有一个人大叫了起来:“哎呦,吓死我了!谁的事?”我一听不好,拔腿就往家里跑。

回到家里,我和爸爸又放了仅有的一个东方明珠大礼花。爸爸把东方明珠别在了窗户上,我来点燃。东方明珠一连喷出了十五发火球,火球冲到半空,炸成一团火花,五彩缤纷,美丽极了。随后,我表姐也来凑热闹,她放了许多“宝宝乐”,点燃后扔到天上,也像礼花。

正月十五的夜空阴沉沉的,没有一颗星星,冷风飕飕,还夹杂着雨滴和雪花,在“呯呯”、“嘭嘭”的鞭炮声中,只有此起彼伏的礼花在空中闪耀。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人流涌动,到处是欢声笑语,我浑身感觉不到一丝凉意,兴奋到了极点:以往放鞭炮,我胆小如鼠,从今年开始,我再也不用害怕了!我很自豪!

篇三:元宵放鞭炮

闹元宵喽!闹元宵喽!因为闹元宵能尽情的放鞭炮,所以我特别喜欢!

今年闹元宵,我们全家都去二奶奶家——三界招士湾,那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那里有开阔的田野,放鞭炮是最好的地方。小村里面有一家小店,里面各色的鞭炮、烟火吸引了我,有许多各色的烟火、鞭炮,有希奇古怪的恐龙蛋、小调皮、小水泡、美好时光……真是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在这些烟火、鞭炮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恐龙蛋了,因为它的导火索比其他的要长一些,所以点燃后,我有足够的时间撤离,这样很安全。我以为放鞭炮是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给我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了解鞭炮的起源,就会知道古代人放鞭炮的历史。鞭炮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工具,这就使得燃放鞭炮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它逃远的办法。古人说它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它,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到吉利平安。到了唐初,瘟疫蔓延,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瘟疫流行。

这便是装硝鞭炮的最早雏形。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著名的“花炮之乡”,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燃放鞭炮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鞭炮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也要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这都是爸爸妈妈告诉我的,原来放鞭炮有那么多知识啊!放鞭炮!放鞭炮!我更喜欢了!嘣……啪……劈哩啪啦……劈哩啪啦……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