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立春》感言

文章 2019-07-09 14:33:05 1个回答   ()人看过

写下这个题目,就说自己是瞎逼瘟,真实的春天就是花朵和鸭先知的春江,就是女人和男人。会唱歌的不是春天,是心灵。

我常常想,在一年四季的季节中,我最喜欢什,和许多人的感受一样,春天似乎就是最爱——在和煦的阳光下散步在孔子那时的微风中荷锄待杖,沾衣未湿的杏花雨中钓一江的烟霞等等,其实,这些蛮烂的景致都是春天的浮华,哪怕在朱自清的《春天》也看不出春天最深处的生动,更遑论冯延己的寂寞无形处的春天,都是瞎逼瘟的话!

真实的春天其实在《立春》之前的主题里!

王彩玲的春天是这样开始的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上空没有任何春天的迹象,但是风儿就真的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之间就变的温润潮湿,这样的风吹过来,其实是寒冷的,我就可想哭了,我的泪水就会和没有融化的积雪一起,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感动了——”。被自己感动的心思平添许多的是自己的无望的努力,那些被冬雪覆盖多年的人,也就习惯了冷漠的模式,机械、麻木、平庸、嘲弄、短视和利令智昏。王彩玲的立春虽然寒冷但是并不欺逼,她在自己的春天里放歌,她歌唱的《慕春》是学院深处的那种,那种只有在意大利歌剧院飞翔的声音。华阳市的春天在仄逼的阴郁中渐渐笼罩她的飞翔的羽毛。“王彩玲到北京就是为了户口,她长得那样难看肯定是老处女”,在周瑜和黄世宝的心里,满脸斑点的王彩玲只能活在自己的歌声里,尽管在华阳市的喇叭里可以听见王彩玲的春天,“实际上城市上空没有任何春天的迹象”——

爱情似乎是任何一部悲剧色彩电影的主题,《立春》也不例外。王彩玲把自己从牙缝中省下的钱投资到“神圣高贵充满想象力的户口”中,当浅薄的春天的羽翅捎带爱情的时候,满心洁白的王彩玲却如石头沉溺在黄世宝的爱情里,她把一生的希冀赌注在她认为信守一生的爱情上——她把飞跃的理想——户口给了黄世宝,却几乎溺水身亡——256次列车急促地把她从深迷的幸福中抛弃,在世人眼里的春天(至少是立春)王彩玲的孑孑身影却成为巨大的投射,似乎要淹霂华阳市的艳舞笙歌——悲剧的深刻意义立即凸显在立春的关节点上。王彩玲的使命也就置身寂寞的孤芳自赏中,但是,她的很大意义上在于唤醒和融化被冰雪覆盖的主题思维上,唤醒人们“存在的遗忘”(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爱情的浓厚的悲剧旋律也充满了影片的全过程。导演顾长卫说:“立春的主题不是立春,是春天和冬天的博弈”。正如华兹华斯所说:“每个人物的存在都必须创造出他所对应的环境”。王彩玲的人物个性的塑造,更多的是注重暗示一种艺术与生活的真实断层,展示了追求上进的功利性和直接性。《立春》用一系列的平淡却独特、尖锐和敦朴的镜头与感觉,唤醒人们对世俗事物内在的涵义与理解。这也是冷峭的顾长卫的一贯风格。

再说音乐的功能和世俗。

《慕春》的开始就是这样平淡无奇的蔓延下来:那温柔的春风在雪地里苏醒,她轻轻地吹,轻轻地吹个不停,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她忙碌地到处创造,她忙碌地到处创造——天气清新,大地欢腾,可怜的心那,你不要害怕,你的爱情的小人正在偷笑,可怜的心那,你不要哭泣,天地之间的万物正在变化——”。习惯在牵强附会字眼中寻求所谓的思想性的人,很可能在这样的歌词中找不到深刻在那里,而这首意大利歌曲不在于承担多么重大的主题和深刻意义,而在于刷新了顾长卫式的一种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甚至这样手法安排的音乐会影响诸多导演的音频技巧。近年来,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电影,尤其是小题材大内容的电影,似乎总能找到这样的影子,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另外一种模式“一旦技巧被模式化,就会变成了新的艺术惯例。”(美国现代评论家理查德。沃琳)

音乐的旋律往往受到各自审美情趣的支配,这也是王彩玲不厌其烦地演唱《慕春》的最佳尺度。王彩玲的这个“尺度”是以“苦寒”属于她所感知的华阳市的一种色泽,反复用这种冷、硬、涩的背景造成一种意象和力度,使得电影具有一种隐隐心疼的美。王彩玲的最后形象很本质,导演用她尽力砍肉的大幅度动作塑造事物原初的存在状态;同时又空灵巧妙,像一个智者,一直看透春天的核心,还原出每一个人物本质的生存理念,从而唤醒真正《立春》的灵魂——确切说就是王彩玲给人惊奇的艺术性的灵动。

《立春》在放映中,我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观点:真正的立春其实是怎么看见新生的滋长和旧有事物的消退。在王彩玲的每一次遭遇特别是被黄世宝的掼摔后,大幅的冷色靡靡飞扬,显示了高傲在尘碌中的高贵——此时,《慕春》的歌曲再次想起,我分明看见“我的泪水就会和没有融化的积雪一起,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感动了”

真实的春天会唱歌,不,是真实的心灵在唱歌!!!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