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四则
导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有着古老的传说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则中秋节传说故事,供大家阅读。
一、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二、吴刚折桂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著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亮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亮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生到树上去了。从此,每当吴刚快要砍光大树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神奇的桂 吴刚伐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
三、玄宗故事
据说,在天宝初年某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玄宗正在宫中赏月,那位被玄宗请到宫廷传授神仙之术的叫罗公远的大师,过来对玄宗说:“陛下能否和臣到天上月宫中一游呢?”玄宗马上表示同意。
于是,罗大师取过一根桂树枝(有说是手杖)向着空中掷去,桂枝化作了一座银白色的天桥。罗公远邀玄宗与他同登此桥,走了好远,眼前突然出现了华美壮观的宫殿,罗公远告诉玄宗这就是月宫。
这时,数百名仙女在广庭翩翩起舞,而且伴有美妙的音乐。玄宗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知不觉上前询问:“这是什么曲子啊?”
仙女们回答:“此《霓裳羽衣》也。”
玄宗如醉如痴,他本来精通音律,于是把曲调默记于心。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四、月饼起义
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各类反抗活动纷纷涌现。朱元璋借此机会,便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很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中,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同时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果然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大获成功。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自然更加重视吃“月饼”的习俗,每到中秋佳节,必定分发月饼,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