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传统养殖技术探析论文
摘要:斗鸡活动是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在斗鸡的传统养殖模式中存在饲养管理不规范、疾病多发等情况,甚至可能携带人禽共患病,引起公共卫生问题。文章对斗鸡的传统饲养管理、训练和护理保健技术进行科学总结,以期促进斗鸡养殖健康发展。
关键词:斗鸡;饲养管理;训练;护理保健
1斗鸡品种的选择
斗鸡又称咬鸡、打鸡和军鸡,属玩赏型鸡种。黔东南斗鸡传统养殖中多选择在当地斗鸡比赛活动中成绩良好的斗鸡品种后代进行饲养,部分养殖者选择从广西和越南引进“鬼子鸡”进行饲养。
2斗鸡的传统饲养管理
2.1养殖场所的准备
根据饲养的数量准备好饲料(如:大米、稻谷、高粱、小米、黄豆等)和苗侗草药(如:枸杞、蒲公英、杜仲、老鹤草等)等物品。对鸡舍鸡笼进行检修、清洗,环境消毒(传统养殖中多用生石灰粉),饲养的料槽也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准备好木炭,作为育雏期保温燃料。
2.2育雏期斗鸡的传统饲养管理
将雏鸡养殖在用木炭加热的鸡舍中,室温控制在33~35℃,以饲养人员穿单衣感觉温暖为宜,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70%,湿度过高易发生真菌感染,过低易患呼吸道疾病。为了有利雏鸡的新陈代谢,在保证温、湿度的前提下要注意通风换气。1周龄内的雏鸡在育雏舍内每日要有24小时的光照时间,此后每天光照时间可减少1小时,逐渐过渡到可以适应自然光照。注意饲养密度不可过高,防止幼雏挤压死亡。将生枸杞的枝叶捣碎,用温开水(手触不烫)浸泡,然后将汁水喂雏鸡,同时将大米煮熟冷却,给雏鸡开食。部分养殖户在熟米饭中掺入一部分蒸熟的小米、高梁和糁籽开食。刚开食时不可吃得过饱,开食3天后将生米和炒熟黄豆粉混入熟米中,2周后在生米中混入稻谷进行饲养,并将时蔬切碎后放入食槽饲喂[2]。部分养殖户使用杜仲水煮液、天麻粉、枸杞粉等饲喂,能增加斗鸡免疫力,提高斗鸡战斗力。在传统斗鸡养殖中斗鸡不接种疫苗,导致疾病多发,死亡率高。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传入,多数养殖户对斗鸡进行了常规免疫接种。
2.3育成期及成年斗鸡的传统饲养管理
斗鸡好斗,所以在50日龄后就要单笼饲养。将生米、炒熟黄豆粉、稻谷和切碎后时蔬混合饲喂[3]。出可用蚯蚓、小鱼、小虾和螺蛳饲喂,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丰富钙的供应,促进斗鸡生长发育。部分养殖户使用杜仲水煮液、天麻粉、枸杞枝叶汁及粉等饲喂,增加斗鸡免疫力,提高斗鸡体力。有些养殖户用苦楝子仁定期给斗鸡驱虫。
3斗鸡训练
斗鸡引进后每天都要给予按摩,以增强人与鸡的感情,易于训练和捕捉。按摩时从头到脚全部按摩到位,以促进斗鸡血液循环和肌肉生长。待斗鸡长至0.5kg以上后还要适当搓揉斗鸡全身皮肤,尤其是头部、脖子、背部、腿部和腹部等处的皮肤。有的还用棒子轻轻敲打这些部位,有的用比较烫的湿布经常擦拭鸡身(俗称洗澡),以增强斗鸡皮肤的抗啄打能力。在训练斗鸡弹跳能力方面,采用抛鸡的方式进行锻炼,将鸡放于较深的坑中反复赶出和抛入(即跳坑),锻炼其跳跃能力[4]。在耐力训练方面采用跑笼的方式进行训练,即用竹子编织成圆笼将里外2只鸡分开,让鸡能看到,但又斗不到,同时赶鸡快跑,训练斗鸡的爆发力,每天持续2~4小时。有的用薄而较透明的布围将2只鸡分开,让其模拟实战[5]。有的养殖户用比较软的工具(如软化的藤条)击打斗鸡,模拟打斗。
4斗鸡训练及打斗后的保健护理方法
斗鸡在训练或打斗中用胶布将脚趾包好,避免受伤。训练和打斗结束后及时对斗鸡进行保健或治疗,给斗鸡喷凉水降温,并用冷毛巾冷敷;及时补充糖盐水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用白糖和食盐),恢复体力;采用枸杞枝叶汁(或粉)、杜仲汁和黄芪水煮液等促进免疫机能恢复,也有利于糖原的再合成[5]。将三七或丹参等中草药水煮液涂抹斗鸡身上,特别是关节部位,并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如鱼、虾、蔬菜及水果等)以促进训练后斗鸡体力的恢复和增强斗鸡的体力。饲喂三七粉或汁以促进斗鸡血液循环,恢复体力和促进打斗后创伤的愈合。
参考文献:
[1]汪如锋,谭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斗戏”民俗的生态保护研究———以黔东南苗族“斗牛”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6-70.
[2]张瑛.斗鸡的饲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4(4):36.
[3]戴万源.漳州斗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福建畜牧兽医,2015(3):23-24.
[4]熊飞.开封斗鸡民间驯养方法[J].山东畜牧兽医,2009,30(6):62-63.
[5]韩书娟,高翔,杨景晁,等.鲁西斗鸡的饲养管理要点[J].家禽科学,2013(1):17-18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