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训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摘 要: 高职文秘专业实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文章探讨了在秘书实务课程实训过程中,如何基于能力本位培养目标,必备条件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训教学。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文秘专业 实训教学 能力本位
秘书是综合性、服务性、文化性很强的职业,秘书的职业技能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秘书职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培养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秘书职业标准中规定:秘书必须具备文书、办公自动化、沟通、速记、企业管理、法律等基础知识,掌握会议管理、事务管理、文书拟写与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现代秘书职业要求一名优秀的秘书必须在知识方面是杂家、通才,在能力方面是多面手,是具有高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是把每一个人培养成现代职业人的必备条件。高职文秘专业实训教学将一改以教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行为主体,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本文就以秘书实务课程实训为例,结合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探讨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
一、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实施文秘实训教学。
(一)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
文秘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秘书实务课程实训就是文秘、行政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从事秘书岗位实务技能的重任。该实训将秘书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训练,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五种核心能力。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选取与秘书职业岗位相关的工作项目,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实训最终采用双证结合的考核方式,为学生取得秘书资格证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秘书实务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进行职业技能实践训练,以教学单元为模块、以工作任务为依托、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以任务发生的顺序为过程进行秘书职业技能训练,以学生自主思考和体验训练为主,以教师启发引导、讲解示范为辅。这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可以通过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来实现,即采集秘书工作典型案例,模拟秘书工作情境或场景,突出秘书职业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秘书工作规范。职业技能模拟的情景要借鉴和使用相关企业员工岗位标准或内训资料,结合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精心设计秘书工作活动,让学生扮演有关角色,通过体验式学习演练,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在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激发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创造性。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创造职业活动情境,使每个学习者都有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通常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二)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现代职业能力。
秘书实务课程实训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配合的过程。教师透彻掌握和熟悉所要使用的案例,并对实训课作精心设计,是保证案例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是教学前应思考的问题。首先,实训是在逼真的模拟现场具体的秘书职业岗位上进行的,又要求学生必须统一穿职业装,挂上统一的工作牌,这些就足以诱发学生新鲜、好奇的心理,直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训前便进入一种强烈的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我在课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阅读,为指导学生讨论和实施案例做准备,并提出一些特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训项目讨论,小组内可以像真正实训时一样进行研究探讨,制订实施计划,根据每个小组的实施结果在实训结束后评出最优,并给予奖励。这样每个小组、每个人都会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比如到哪去借一套亮丽的职业装?怎样才能找到资料解答老师提出的特定问题?小组的实训计划如何制订得完满又独特?案例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样设计?案例中涉及的每一个职业角色该如何分配?角色与角色之间该如何交谈沟通才算得体?等等。这种竞争十分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学生能以极大的热情主动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既轻松愉快地复习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容,又学会了新的知识,将理论用于实践。
实训过程中,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协助者,让学生充当主角,自己则退居幕后,扮演导演的角色。但是这绝不是意味着撒手不管,而是根据学习者的个人特点组织学习,并在可知、可感、可觉的制高点引导学习。使学习成为加入学习者个人性格和个人经验的活动,结局因参与者不同而不同,因参与者思维角度不同而不同,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出学习者的潜能。
秘书实务实训课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小组讨论、模拟场景、完成文稿及小组评议。在多次的实际操作中发现:最为理想的实训,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实训中各学科交叉渗透,如果能提出典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去尝试创新,感受创新,从而理解创新,才能把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的训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一次模拟招聘面试,有一组学生并没有按照通常的形式进行,而是策划了这样一个场景:一间没有招聘人员的房间,里面只有杂乱的桌椅,一盆即将枯萎的花、一壶水、一瓶可乐、一本杂志、一部电话。看着这样的布置,我正在好奇,应试者会作如何反应呢?这时,第一位应聘人员进来,他选择了喝可乐;第二位进来后为即将枯萎的花浇了水;第三位则排齐了杂乱的桌椅。面试结束后,考官进行讨论,认为第一位缺乏一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素质,随随便便,不予录用;第二位有较敏锐的观察力,同时拥有爱心,能从细处着手,从身边做起,有一定的远见和灵活思维,决定录用;第三位细心踏实,做事有条理,充满自信,又肯干,决定录用。原来如此。不管结果如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他们并没有只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在求新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他们能从职业道德、智能结构和职业素质入手,积极主动并独立地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的目标。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