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武汉长江大桥诗句

文章 2019-07-09 07:47:26 1个回答   ()人看过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描写武汉长江大桥诗句,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描写武汉长江大桥诗句一:,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描写武汉长江大桥诗句二:刘开添《徒步武汉长江大桥》

万里长江第一桥,两岸融云天际消。

龟蛇对望长虹色,茫茫人海任逍遥。

孤身徒步如仙梦,万马奔腾似战巢。

长江滚滚东流去,铁龙高驾傲今朝。

巨轮不畏高水浪,火车何惧空折腰。

汉口江滩无限美,惊涛拍岸竞比高。

深思秦汉商贾客,乘舟危渡骨晃摇。

桥头横卧武昌镇,桥尾栖身汉阳滨。

人到桥心疑是岸,人临桥岸以为心。

夜色照人讥亦饱,武昌汉口汉阳情。

览尽长江看汉江,一波一浪尽水兵。

黄鹤飞过长江顶,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一九五七诞生情。

中华儿女多壮志,热血浑浑满江城。

晚斋时刻早过时,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叹高呼高喝啸,流下多少风尘泪。

真欲夜宿桥杆侧,只是无闲需暂歇。

此生曾做逍遥子,不立雄心誓不回。

滥竽充数几词句,化作飓风壮我威。

浩浩长江观不尽,挺挺大桥吟不得。

描写武汉长江大桥诗句三:《七绝·咏武汉长江大桥》

龙腾天堑变通途,浪涌烟波一道弧。

汽笛声中留鹤影,长虹托起夜明珠。

拓展: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位居中国腹地、长江中游,汉水由此汇入长江,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曾被孙中山誉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至清末时期,武昌为湖北省会,汉口为商埠,汉阳也发展了一定的工业基础。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而粤汉铁路也在修建当中,建桥跨越长江、汉水连接京汉、粤汉两路的构思即为各方所注。

据历史档案显示,在武汉建第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最早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用以沟通南北铁路。 1912年5月,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被北洋政府聘为粤汉铁路会办。詹天佑 在进行粤汉铁路复勘定线的过程中,考虑到将来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会跨江接轨,为此在规划武昌火车站(通湘门车站)时也预留与京汉铁路接轨出岔的位置。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对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中国南北交通这一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成为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