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学与复合凝乳酶胶论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可出现上腹部胀满、疼痛,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进食以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上胃肠道动力障碍以及消化酶的缺乏有关[1-2]。本文从临床症状,超声胃排空以及临床表现两个方面对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后的胃动力学改变进行探讨与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就诊笔者所在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156例,其中男85例,女71例;年龄3~12岁,平均(8.7±3.8)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腹胀、腹痛,纳差、早饱,恶心、呕吐,大便干结等,经胃镜检查排除了消化性溃疡疾病,经B超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了肝胆胰疾病。
1.2 方法
1.2.1 超声胃排空 所有患儿在检查前均禁食4~8 h,禁饮2~3 h。先对患儿进行空腹B超的检测,嘱患儿坐位,于剑突下行纵行切面检查可见椭圆形的胃窦,胃窦容积的计算以肠系膜上静脉以及主动脉为标志对胃窦的前后径与1/2左右径之和进行测量与计算。嘱患儿饮温桔子水后6 min对患儿在接下来的2 min内的胃窦收缩次数以及胃窦面积的收缩幅度进行监测。使用的仪器为G1VV3型实时超声显像仪及C358型扫描头。
1.2.2 临床表现的检测及治疗 在患儿进行超声检查之后给予口服复合凝乳酶胶囊(葵花药业集团唐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0301)进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3次/d,2粒/次,口服,患儿在服药期间停止其他促胃动力药物以及胃黏膜保护剂等,并于5 d及2周后对患儿的实时超声胃排空进行检测,随访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儿服药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评分:3分: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2分:症状经常出现,程度中等;1分:症状偶尔出现;0分:没有症状[3]。疗效评价:无效:患儿的症状体征未减轻甚或加重,评分下降小于40%;显效:患儿的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评分下降大于40%;有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评分下降大于80%[4]。总有效=有效+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的胃动力学变化
在本组156例患儿中,109例(69.87%)患儿的胃半排空时间明显延长,用药5 d后,B超显示患儿胃半排空时间缩短、胃窦的收缩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胃窦面积的收缩幅度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变
患儿于两周后的治疗有效率为35.90%,显效率为39.10%,总有效率为75.00%。详见表2。
3 讨论
人体的胃肠道是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微生态医学认为: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大多是由于人体微生态环境失衡造成的,而小儿的肠管较成人的长而且薄,因存在气体而呈现一种膨胀状态,因此更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而出现腹胀、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可出现上腹部胀满、疼痛,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胃肠道动力障碍以及消化酶的缺乏有关。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也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出现胃窦部的收缩波减少、减弱,胃近端受纳舒张功能障碍以及胃排空延迟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疗两周后的治疗有效率为35.90%,显效率为39.10%,总有效率为75.0%。可见,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起效快,促进胃动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孟雅杰,叶彩霞,何聪慧,等.上腹痛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动力学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15):4551-4552.
[2]任超世,李章勇,王伟,等.无创电阻抗胃动力检测与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9):1653-1657.
[3]高瑞凤,邓世华,陈丽,等.健脾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学超声改变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5):300-302.
[4]李妮矫,姚树坤,张艳丽,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与症状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5):426-428.
[5]张宏伟,张新义,赵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空腹胃窦运动测定及其胃窦面积与胃液量的关系[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2):1442-1443.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