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的小故事

文章 2019-07-09 05:27:46 1个回答   ()人看过

有时候,细微的东西往往反映事物的发展本质,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忽视不得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见微知著的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故事:

箕子发现商纣王的生活越来越X败,便经常通过宫中的侍从打听消息。一天,他问侍从:"现在,纣王吃饭时还用竹筷子吗?""侍从说:"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用象牙筷子了。"箕子说:"用象牙筷子,还会再使用陶碗吗?必然要配玉器啊。用象牙筷、玉器皿,还会吃——般的饭菜吗?必然要吃山珍海味啊。吃山珍海味,还会住苇草屋子吗?必然要盖楼阁啊。"

侍从说:"你分析得很对,现在大王正准备盖楼阁呢。"箕子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此可知,商朝怕是不会长久了。"

[解析]有时候,细微的东西往往反映事物的发展本质,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忽视不得的。在生活观念上,越是细微的追求,越是反映观念的本质。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慎重行事啊。不然,就会差之亳屋,失之千里。

相关人物介绍: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

箕子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并称"殷末三仁",在孔子《论语·微子》中曰:"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箕子商周之际淇河流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被称为"中华文化第一子","儒家前驱"。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这个国家在中国的汉朝时代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叔父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史称“箕子朝鲜”。

约公元前11世纪前后,商周交替之时商的重臣箕子被周武王封于朝鲜。这在《史记·宋微子世家》、《尚书大传·洪范》中都有记载。周武王灭殷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朝鲜侯国正式成立。其受封之地即今之平壤。《三国遗事》记载:“都平壤城(小字注:今西京)。”箕子朝鲜的历史延续千余年,直到西汉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建立了卫满朝鲜。箕子朝鲜可以说是朝鲜半岛文明开化之始,据说今之朝鲜喜爱白色之民俗即商代尚白之遗风。箕子胥余是殷末著名贤臣,因其品行高尚,被孔子誉为殷之“三仁”之一。因纣王无道,受到政治迫害的箕子率其族人出走朝鲜。箕子入朝鲜半岛不仅传去了先进的文化,先进的农耕、养蚕、织作技术,还带入了大量地青铜器,另外还制定了“犯禁八条”这样的法律条文,以致于箕子朝鲜被中原誉为“君子之国”。大量中国古代典籍和朝鲜史书的记载与在朝鲜出土的青铜器、陶器以及朝鲜的地面古迹三方面相互印证,都证实了箕子朝鲜的存在。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都珍视这一有据可查的史实。在朝鲜有自己的历史记载以来,或者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朝鲜、韩国的史书、教科书都沿袭了这一历史学说。

箕子朝鲜乃殷商遗裔在朝鲜半岛上所建地方政权,臣于周,后又臣于秦,为周秦海外之属国。箕子朝鲜为卫氏朝鲜所取代,卫氏朝鲜为汉之“外臣”、属国。汉武帝伐朝鲜,裂其地为四郡,为汉的边疆辖区。有了箕子朝鲜,方有卫氏朝鲜,方有汉之四郡,方有高句丽史、渤海史,从而构成了东北古史、东北民族与疆域史的基本系列,而箕子朝鲜是为中国东北史之开端。

根据朝鲜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造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灭。

出于民族主义原因,目前有部分朝鲜韩国学者对此段历史的存在有一定争议,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

《韩非子》: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盛羹於土簋,则必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则必锦衣九重,高台广室也。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用见微知著造句

1、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2、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3、每个科学家都要具有见微知著的能力。

4、强者见微知著,而弱者却视而不见。

5、本篇文章没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缺乏立意的新颖和深刻。

6、人们对自然现象往往还能见微知著,而对社会现象却不能见微知著,原因就在于不能“静”,为“好恶”“利害”所惑。

7、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喜欢讨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很多人都认为见微知著、以小便能见大,总的来说就是见一叶落知天下秋。

8、诸葛亮胸藏百汇,博闻强识,善于筹划,善于分析,见微知著,在隆中就已经定下了三分天下之计。

9、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0、因事见理、见微知著,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

11、学习就是一个见微知著的过程,自己好好把握吧。

12、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才能够更好的把事情解决掉。

13、我很欣赏你的这种见微知著的变现,对你今后的发展很有好处的。

14、我想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应该有见微知著的能力吧。

15、我想你如果在生活当中有了多思考的习惯就会有了见微知著的能力了吧。

16、好好培养你见微知著的能力对你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17、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比如他那见微知著的能力就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18、文世间之事往往能见微知著。

19、今天我有道题不会可我要追根求源,无独有偶我看到了司空见惯的水,我见微知著,突然明白了,我知道这是我锲而不舍的结果。

20、当然,之所以知此见微知著的探照出社会百态也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叙事艺术。

21、夜雨潇湘说:见微知著,人微言轻,这些话题都可以,“微”时代,就是草根的力量汇聚的时代。

22、配合是心理学研究、是见微知著、是看得懂眉头眼额,更重要的,是对老闆和公司品味的掌握。

23、但是,这并不代表当今社会是一个没有规律的存在,正相反这是一个见微知著的时代。

24、见微知著,小小的言行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与修为。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