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听话的故事

文章 2019-07-09 03:30:19 1个回答   ()人看过

想要教育孩子听话,父母必须放下高度,站在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你认为“小事”的事,在孩子眼中都是一件大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孩子听话的故事,欢迎阅读。

教育孩子听话的故事

01

“校长,最近各班穿拖鞋进教室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班主任多次强调和要求,德育室也加强了管理和考评,可效果不佳。”德育主任反映。

“这是什么原因呢?”李校长问。

“可能是学生纪律意识淡薄,不好的行为习惯反弹,或者是班主任管理不到位……”德育主任如数家珍地把可能的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

李校长听完后没有说话。课间他去了一趟学生寝室,看到了很多湿鞋子;然后又和几名学生交流,才知道因为连日降雨,学生的鞋子湿了,有些学生脚都肿了,都有炎症了……

之后,李校长问其他校级领导、德育主任、班主任:“为什么我们在强调学生要这样要那样的时候没有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最后,学校决定在这样的天气下学生可以穿拖鞋进教室。这是第一个故事。

02

学校集会时,学生集中站在主席台下,校长、主任们轮番上台苦口婆心地“教导”。可学生要么垂头丧气,要么交头接耳,要么心不在焉。李校长说,这样的场景在他们学校里频频出现(其实在其他学校也经常出现,大家可能都已习以为常了)。“我和很多老师和领导说到这一场景,他们都说学生的‘素养’不行。”李校长说,“既然学生的‘素养’不行,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提高,可我们只是望洋兴叹,听之任之,并无作为。”

接下来,他们和学生座谈,与学生个别交流,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学生的回答令我们目瞪口呆。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样的集会“训话”是毫无意义的,甚至影响他们的情绪,根本达不到老师预想的教育目标。学生认为有什么要求完全可以分开提出,提出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没有必要每次都将大家集中到一块儿;有些问题是部分学生的,如违规违纪、某个年级要做什么、某些同学要干什么,等等,不应该让大家都在那儿“陪听”;有些老师(尤其是领导)每次集会时都老生常谈,他说前一句他们就知道下一句要讲什么了,他们好不容易有几分钟课间时间可以玩,结果就这样被耽误了;更重要的是,有时候不管你讲什么、讲的是不是对他们有利,他们就是不想听,也听不进去。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我和老师们感到十分意外。我们原先认为学生只会提一些集会组织方面的建议,没想到我们用了这么多年、让我们‘沾沾自喜’的‘好方法’在学生面前是这么苍白和无效,学生内心对它不欢迎甚至抵触。”李庆红校长无奈地讲述了第二个故事。

03

“上午第四节课后,我校有一道‘靓丽’的风景——同学们‘抢’铃声、‘逼’下课、‘赛’速度,目的就是早点儿吃到午饭。”李校长开始讲述第三个故事。

“是什么原因让学生有这样的‘行为’呢?”他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做了一个调查。

“老师,就是肚子饿……”

“老师,看到别人跑也就跟着跑了。”

“早餐的包子、馒头老是很少……”

…………

“其实,主要原因是食堂早餐供应不充足。学校调整了食堂早餐供应后,这道‘靓丽’的风景再也没有重现过。”

听了李校长的三个小故事,我的脑海中萦绕着一个问题:“我们的学校给学生的到底应该是教育还是管理呢?”

为什么这么多领导和老师能看到孩子的“拖鞋”,却看不到孩子的“湿鞋”呢?为什么我们都知道要教给孩子“真知灼见”,却没有人问问孩子他们需要什么呢?为什么我们都知道要求孩子怎么做,却没有人问问孩子他们想怎么做,或者和他们商量商量还可以怎么做呢?我想起李希贵校长的一句话:“管理过度而教育不足。”

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教育秩序的优劣影响着教育质量的良莠。因此,良好的教育秩序就必然成为学校的追求,教育管理也就应运而生。但目前学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多是“精细化管理”,我们很难看到教育的“真容”,甚至连教育的痕迹也很难察觉。

教育需要管理,管理是为了教育。这三个故事(其实很多学校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故事)反映出教育管理者和老师们误把教育路径(管理)当成了教育目标(学生教育)。他们的关注点在管理上,而忽视了管理背后的教育目标。综观一些学校的特色与亮点,比如整齐划一、名目繁多的校园活动,准军事化管理,声势浩大的集体活动,“乖、齐、静、直”的课堂,标准化答题模式和标准答案,社团活动(非学生自主自愿选择的),等等,我们觉得这些是管理,而不是教育。

教育看不到,摸不着,但的确存在,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有形而又没有统一的形式。教育很难物化,更难以固化,所以很难在较短时间里展示出“功力”。而管理不但看得到也摸得着,既有模式又有程序,可学可用,且有鲜明的外显形象,很容易得到认可。其实,管理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有时通过学校的管理能够了解学校的教育状态。但不要因为教育需要管理,就用管理替代教育,更不要忽视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目标。

教育的核心是人。在前面三则小故事中,教育者把教育过程中的事作为关注目标,眼中只有事,而没有人。

学校的责任和功能正在日益扩大,教育认识还有待统一,教育评价还在摸索,教育资源仍然贫乏,家庭教育经常缺失,这一系列问题让学校不得不关注教育以外的事。但也不可否认,学校在履行教育职能时有所欠缺,在教育过程中有点儿乏味,在面对问题时思考管理性缘由过多,在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时过于重视形而缺少对神的重视,校长、教师大多看重事而较少关注人。

教育的路被挡住了,大家应该侧个身给教育让一下路。

【拓展延伸】

怎样教育孩子听话

友善对待孩子

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不要以不耐烦、甚至是命令的口气,这一点年轻的妈妈们有时控制不好,孩子也许会听你于一时,但很快就会转化为内心的抵触,在心中垒起一堵墙。不到万不得已,不是原则性问题,对孩子一定要和颜悦色。我很反感那种冷嘲热讽孩子的做法,尤其是某些幼教工作者板着面孔对孩子,给孩子无形中增加很大的压力。

别伤害孩子自尊心

不要这样来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净。”不要将你的坏情绪传染给孩子,有的家长很容易发脾气,说话不注意分寸,顺口说出的话是很伤孩子的自尊心的。你所作的努力,夸奖孩子的十句也抵补不上对他的一次否定。

生活中发现细节

生活很简单,也是一本厚厚的书籍。我们平时要多留意孩子的心理,行为的变化。挖掘孩子的兴趣潜能,引导,培养孩子多方面发展。这样孩子注意力没那么集中,可以锻炼他们的人生经历,还能扩展思维,早日踏上正轨。最后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权利。每个人都有选择跟不选择的权利,哪怕是小孩子也有。我们尊重他们,他们才懂得日后尊重的含义。

多和孩子沟通

有时并不是孩子的负面行为本身有问题,而是他累积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绪。例如,父母规定不能看晚间六点半的卡通节目,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时偷看五分钟,但没有一天可以看得完整,情绪没能得到安抚。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响,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如不好好吃饭、洗澡、睡觉等。由于孩子自己不知道这些负面行为与看卡通的关联性,故父母须格外用心处理。专家建议,父母应每天有固定和孩子聊天的时间,即使只有五分钟,也要专心地和孩子交流,这样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思及问题真正症结所在。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