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班保育员教育随笔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要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小班保育员教育随笔,一起来看看应该怎么进行小班的教育。
新小班保育员教育随笔1
“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上泡泡冲干净,小手甩三下。”这是从小班的教室里传出来的歌声,原来小班小朋友在盥洗室开心的洗着手呢。他们边唱边认真的洗着手,小心翼翼的决不把水弄到自己的衣服上和地板上,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正确洗手,把手洗干净,不把水弄开来才是老师和阿姨喜欢的乖宝宝。
回想起几个星期前这些孩子刚到幼儿园的情景,真是历历在目。每当饭前便后,或者小手脏了,他们都要去洗手,每次洗手回来不是这个衣服袖口湿了,就是那个衣服湿了,有的还会把裤子也弄湿,那地板上更是不用说了,满地都是水,可是自己的手呢却还是脏的,不是没洗干净,就是手上还有肥皂泡泡。面对这个问题,想到平时领导要求的保育员有责任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于是我在幼儿洗手的环节中,放下其他的工作,在孩子边上督促他们,洗手时要注意什么,水龙头开得小一点,洗完手把小手在水池里甩甩,把水甩掉。为了跟上老师的教学要求,我先到老师哪儿了解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学会了洗手儿歌,然后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通过几天的努力,大部分孩子都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刚想对孩子的洗手松口气,可是几天后地上的水又多了,有的孩子衣服又开始湿了,尤其是浩浩和晨晨,他们是2个很聪明的孩子,早就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为什么这几天他们的衣服会湿掉呢?还有地上的水是不是也是他们两个弄出来的呢?通过观察,我发现晨晨总是先去洗手,而且他会把水龙头开得很大,而浩浩呢,看见晨晨去了,也马上跟着,两个人在盥洗室里,开心的谈论着,还不时的打打水仗,由着那水溅到衣服上,溅到地上。于是我就过去告诉他们,“我们小朋友洗手的时候应该把水龙头开得小一点,洗手的时候不要光顾着讲话玩耍,我们要讲到游戏区去,一边玩一边讲这不是很好吗?”孩子们听了我的话,乖乖的点点头。
我们班的悦悦是一个能力比较弱的小朋友,而且她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开学到现在一半的时间是在家里的(因为她的父母会在吃完饭后带她回家),所以更导致她的许多能力比别人差。洗小手不会卷袖,不会正确的用肥皂,甩手也是随便甩根本没考虑到应该甩在哪儿。当我发现这种情况后,为了让悦悦也能和大家一起发展一起进步,我和老师商量,每次洗手我们就留一个在旁边教她,把洗手过程分成几段,每一段都配上儿歌的内容,我总是耐心的一遍一遍教,一遍不行教两遍,直至悦悦学会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耐心的帮助下,悦悦小朋友学会洗手了,而且也学会唱洗手歌了。
“卷起袖,淋湿手……”听着那幼稚清脆的童声,看到地上是那么的干干净净,每个小朋友的衣服也都是干干的,手也洗得干干净净,我也终于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新小班保育员教育随笔2
绿绿的草地上,快乐游戏的一群人——漂亮清纯的女生,天真可爱的宝宝,是姐姐带着弟妹,还是多年前大杂院里的大带小?
猜出来了吗?他们是快乐的幼儿教师和他的天使般的宝宝。
陪伴天使般孩子成长的幼儿教师们,沉浸在对自身工作热爱和对自身教育天职的责任中。期望自己能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小天才。期望孩子们在长大后有一对可以任他们翱翔的坚实的翅膀。因此,经常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对教案的反复推敲之中,以及抓紧点滴时间向孩子传递知识之中。
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他们习惯了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习惯了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稚的孩童。怀着成人的担心,教师的责任心,他们不停的纠正孩子的行为。就这样,一心为孩子好的教师,天天和一群盼望成长的孩子们“斗智斗勇”,有时还要承受家长的不解与埋怨。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走进童心世界”这一响亮的口号,引导幼儿教师们重新反思,审视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呀,教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使教育者逐步改变着对教育的认识:从传统的师道尊严,到尊重,理解孩子,把孩子看做一个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从一刀切的统一要求到因材施教。从片面的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到关注孩子的需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孩子的主体地位并存。
观念的转变使教师们越来越关注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期望通过自己对孩子细致的观察,了解孩子不同的个性,兴趣与需要。期望在对孩子充分了解后提供恰当的帮助。支持孩子的发展。并随着孩子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教育策略。使教师真正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共同解决困难的合作者,不断学习的引领者。
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引领下,教师们从新的角度开始了新的思考:我们的孩童时代是怎样的?那时的我们最需要什么?什么事情令我们感到最快乐?是什么填满了我们快乐的童年生活?
他们努力闭上眼睛寻找记忆中的童年,回想当年的情景,聆听当时的声音。当他们再次睁开双眼,眼中跳动着孩童目光中的晶亮与透明:“我小时候最爱玩跳绳,一下课就像剑一样往外跑”“我小时跳皮筋最棒,大家都爱和我一头儿”“我小时候一玩沙包就忘记回家,我妈一叨叨我就烦”……
是游戏填满了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学会了与同伴交往,遵守规则,愉悦了他们的身心,使童年色彩斑斓。为了游戏,他们曾想尽办法与唠叨的老妈、严格要求的老师周旋。
现在他们长大了,成为了严格要求的老师,他们谨记成人,教师的职责,在遗失了自己童年之梦的同时,还煞费苦心的规范着孩子的梦,抹去孩子缤纷色彩中的不调和色,挑出孩子喧闹旋律中的不规则音符。
与童年的亲密重逢,使幼儿教师们感受到童年阶段不只是成年的准备期,他们应该与孩子共同为其成年做准备的同时,使孩子尽情享受童年本身的乐趣。
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那快乐的游戏场景:教师在游戏中感受了自己童年的“过去时”,理解了孩子童年的“现在进行时”。教师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体会:以一颗童心去贴近童心,理解童心,以一颗童心来引导童心。
看着放下师道尊严的教师们,看着尽情玩耍和自己一样疯的教师们,孩子们开心的笑了,笑声中,他们觉得老师变小了,自己长大了,老师是自己的“哥们”“伙伴”了!
家长朋友们,照片上孩子的笑脸打动您的心了吗?您是否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困惑呢?
请您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吧,想想自己犯下的可爱的小错误,想想儿时的自己对家长的评价和期望。
试着每天清晨给孩子一个天真的孩子般的笑脸,试着关心,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试着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试着理解孩子们那幼稚可笑甚至是错误的想法。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在生活中,在与孩子朝夕相伴的日子里,走进童心世界,尊重,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伙伴和孩子共同成长。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