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人性哲理故事

文章 2019-07-08 20:31:18 1个回答   ()人看过

千古年以来,人们追寻着生命中的圣杯,然而却没有迹象显示有人真正找得到;生命的价值各自解读、各有规划,以及不同的逐梦之旅,可是内心深处的宝物可曾出现过?而平凡人可以得到不朽的圣物吗?至今好像没有可以让人信服的答案。

冈萨雷兹带领来自美国探险队员,沙宾娜、杰克和仆人沃克斯,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传说中的藏宝秘境。沙宾娜和杰克,分别拿出长辈所遗留下来的古铜钥匙,在正午时分,透过阳光照射而打开沉睡千年之山壁,他们赫然发现:一条崎岖小径,乃是通往宝藏之路,于是兴奋的攀爬而上,进入所罗门王神秘皇宫。探险队员看到金银财宝,堆满整个皇宫之内,不管地上到处都是曾经因探险而死亡的骷髅、白骨,大家无不欢天喜地,而且贪婪抓取大把黄金珠宝。他们红了双眼的表情,加上肆无忌惮的笑声,不但掩盖了皇宫逐渐悄然震动的声响,而且也没有注意到,另外一队探险人马,也随着他们进入宝藏之地。当然两派寻求宝藏的探险队员与投机客,便在皇宫内争夺满山满谷的财富,甚至拔枪相向,由于子弹乱窜且引起回音,因而刹那间,震垮金碧辉煌的皇宫。

两队贪婪人马在逃难过程中,有好几位探险队员,来不及逃出而罹难,能够活命的人,只剩下好人和不太贪心的向导。宝藏皇宫随着强震倒塌之余,更引起沉寂数千年的火山苏醒,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滚滚火红泥浆,顺着山坡急流而下。幸运逃出来的探险队员,在匆忙奔跑之余,回首看一看宝藏秘境,发现已经看不出原来进入的小径模样;而传说中的所罗门宝藏,也随着电影故事结束,而归还给大自然。

类似电影情节,通常是好莱坞电影的故事内容,导演和编剧们,总喜欢把人们费尽千辛万苦找到的宝藏,最后却因山河变色,而随着消失于地平面。而引起山河毁灭直接因素,乃源自于人类贪婪与无知,金碧辉煌且具有神奇功力之宝物,也因而埋在无从考究的地方。这种故事内容,好象是把不应该属于贪婪人类的东西,再度收回去,否则那些宝藏,不知道会引起多少争夺和杀戮,那才是人类最悲哀的结局。好莱坞喜欢用此种手法,拍摄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让观众在寻求梦想实现过程中,彷佛也学到一些不可以太过于贪婪的生命态度。

不过传说中的神秘宝藏,往往不是世俗中,大家所认定的财富,好比有些宝物,甚至可以让凡人因为拥有它,而变成超能力的强者。

如果这样的宝物,一但落入坏人手中,那么其后果绝对会教人不堪设想,所以宝物或是藏宝图与钥匙,都必须彻底的被摧毁,那也是一种神话和梦境的破灭,更明白点醒世人,不要妄想以不劳而获的心情,来面对生命与享受人生。

只是电影情结,可以很明显把好人与坏人予以区分;但是在真实社会生活层面里,却很难有如此显着的区别存在。

当然电影所要表现的震撼力,和复杂纠葛的内容,更是精采万分,因为那就是真实的人生,原本便具有多样性的本质,所以才显示出生命的珍贵之所在。

然而生命之可贵,就是在平凡中得到满足,并不是因为突然得到的意外之财,而能够增添多少快乐。

如果以好莱坞电影的启示来看,那种不是靠自己劳力,其所得到的财富,其实不但不是幸福保证,而且有时候,反而成为引来杀身之祸的直接因素,当然也难逃彷佛宿命一般的悲惨命运。

然而现实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却不见得因此而得到教训,有太多的实例证明,人们其实是潜藏着太多贪婪与自私,所以短视近利、和远交近攻的人们到处都是。

人们因为太自私,所以老是想踏着别人肩膀而上,在群体生活竞争当中,已经失去祥和的本质;从生活盲点与残酷里,看不到生命真正的意义。因此除了竞争之外,还是竞争的生活步调,早已经是现代人的宿命和悲哀。

电影艺术固然是启发人们心灵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是有太多业障所蒙蔽的现代人,或许不想真正用心去体会和思索,只是在嘻笑怒骂,和沉耽于肉体与物质刺激中,失去纯真之自我。到后来当人们从镜子中,想看到生命真正的面貌时,总是摇头而轻叹:在汲汲营营中,究竟为何而生、为何而活?

其实迷失的心情,不是古人的专利,现代人也不会因为物质生活比较充裕,进而觉得更快乐;如果尽是想从物质与肉体快欲中,来找到生命的意义,恐怕会让许多人更失望,也肯定不会寻觅到真正的生活乐趣。

人们不应该把这种心情,归咎于“郁卒情结”的必然性,生活要怎么样安排,和如何欣赏人世间优雅的身段,其秘诀不在于人们可以拥有多少,而是取决于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妥善运用、与享受纯真之美,所以人们可以在清心寡欲中,得到最甘醇的生活品味!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