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佛山,九华散文

文章 2019-07-08 19:39:42 1个回答   ()人看过

佛山,九华,这是我第二次前来朝拜。第一次,好像是三十年以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在一家国企里的工会工作,什么事情都做,只要领导吩咐的,都是我的份内工作。出宣传栏,办厂报,夏天的防暑降温福利发放,节日的慰问困难职工的慰问品准备,直至带退休工人外出旅游,我都做过。上一次,三十年前,我到九华山,就是带当年即将退休的老工人来旅游的。那时,这里还基本保持着建国初期的原始风貌。现在,九华山的面貌,焕然一新,简直找不到当初的东南西北了。

我这次来九华山,是和公司的领导一起来的,跟随队伍,轻松愉悦。我们一行十几个人,乘坐好几部小车,我坐在其中一部的副驾驶的位置,能够清晰地看见眼前的景色。九华山到了,开车的徐处对我说。一座规模宏大的牌坊建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这是一座大青石雕塑镶嵌的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的牌坊,汽车开得很快,没来得及细看,小车就已经行驶过去了,牌坊的牌匾上,好像写的是:九华圣地。跟着团队,不可能随心所欲,否则,我也许会下车,认真地观赏观赏。现在,我只能回头注目那离我越来越远的牌坊。

到了九华山下,首先要换乘九华山管理处的大巴士,顺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直行驶到九华山的老街路口。九华的老街没什么特色。但是,这里沿街门面的老板们,在没有客人光顾的时侯,都经常坐在一种木桶式的烤火炉里,这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也许是第一次看见,我便走进一家店面,和这位店家的老板闲聊了几句,在征得这位和蔼可亲的老板同意后,我掀开了盖在上面的小铺盖,看了看内面的结构。其实,很简单。最底下一层是反光金属片,在反光金属片和木栅栏中间,拉了几道加热钨丝。长方形,或椭圆形的木桶的另一头,设置一个木座椅,人坐在里面,再盖上棉铺盖,或毛毯,确实是取暖的好用品。看来,这里要比山底下寒冷许多。

穿过老街,我们来到刘老板的饭店。听说,刘老板是我们董事长的朋友,只要我们公司有人到九华山这里来办事,或者到这里来旅游,怎是免不了要麻烦刘老板。这次当然也不列外,吃饭,住宿,及导游,刘老板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中午,我们在刘老板的饭店吃过午饭,就由刘老板安排我们住下。旅馆的条件还可以,必要的设施,要有应有。我有一个坏毛病,午饭碗一丢,瞌睡就来了,天大的事情,都要等我睡一觉起来再说,公司的领导都知道。所以,午饭之后,我来到旅馆,首先小睡一会。也就半小时的时间,我就起床了。公司的领导打电话,请刘老板到旅馆来,引导我们在各处转转。

刘老板的生意很忙,公司领导请他来兼任我们的导游,他又无法推辞。于是,他就只好勉为其难地代为履行引导的职能。刘老板带领我们从“行愿无尽”的大门进去,走上了九十九级台阶,最后到了化城寺。从化城寺出来,刘老板告诉我们,顺着老街,可以到他的饭店吃饭,喝水,他就匆匆离去了。因为,晚上还有许多客人,来他们的饭店吃饭。整个过程,都是逢庙敬香,遇菩萨磕头。至于哪个庙宇叫什么名字,谁题写的匾额,大殿内红漆饰面的顶梁柱,谁题写的对联,甚至于对联的内容写的是什么,都没有来及细看,就走完了整个过程。最后,我仅仅记得门楼牌匾上“行愿无尽”这四个字。但是,其真真的内涵告诉我们什么,我还没有能够悟出来。晚上吃饭,我在席间请教大家,行愿无尽这四个字告诉了我们什么?有的将眼睛睁得老大老大的,问我:这四个字写在哪里,我怎么没有看见?也有的说,我们是来敬香的,又不是来做学问研究的,干嘛要搞得像个学者似的,更多的是直面回答我的问题,行愿是一生的事情,是没有尽头的。行什么愿呢?应该是行善缘的愿望吧。经过大家这么一提携,我好像有点儿感悟了,人要一辈子,多行善缘。不要把做善事,当成一时心血来潮,或者装装门面而已。晚饭之后,我一个人在月光下散步,仍然在体悟着这四个字:行愿无尽。

散步回来,同事们还在打牌,我们整个下午的虔诚膜拜后,我感觉到很累,也很疲倦,所以就很早就上床睡觉了。晚上,大约十点钟左右,同事们将我叫了起来,说是大家要一起去敬香。我当然要服从统一安排,迅速地穿衣,漱口,沐浴,更衣。经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我又重新抖擞起精神来,跟着同事们一道,前往财神殿敬香。

财神殿处于老街的另一头,应该是老街的街口位置。财神殿的地势较高,走上去,有一段台阶的路程。财神殿的门前,有一个较为开阔的平台,中间放置一个硕大的香炉,香火缭绕,如仙境一般。平台的东边有几颗粗壮的大树,其中有一颗枝繁叶茂,树冠华美,确有一种令人敬佩的荣华富贵的端庄神貌,要是在白天,我肯定要与它合影。它在我心中,树立了一种神圣的威严和庄重的慈祥形象,使我有一种需要它摸顶慰藉的渴求。

财神殿属于典型的庙宇建筑,雕梁画柱式的主体结构,褐红色的彩釉琉璃瓦屋面,双层飞檐翘角。进入大殿,抬头仰视,我们就可以看见端坐在中间的地藏王菩萨,两边站立的是温文尔雅的闵氏父子。今天晚上,我们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朝拜他们,给他们敬香的。

我和一位领导自然形成一组。他是我的领导,更像是我的亲弟兄。他有一副菩萨心肠,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给我弟兄般的关怀,兄弟般的支持和爱护。他才是我在心中需要虔诚叩谢的菩萨。虽然我从没有当面说声谢谢。但是,我以鞠躬尽瘁的日常工作,筹以答谢。这就像世人经常所说的那样,大恩不言谢。这时,我忽然又想起“行愿无尽”这四个大字来,在我们生活中,确确实实需要大爱无疆。这样,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能充满阳光,没有昏暗的死角,没有暗淡的阴影。

零时的钟声响了,抢烧头炉香的人们立刻躁动起来,人们争先恐后,想发财的人们在这里,在这种情景下,用语言是无法描绘出来的。女人的秀发,被香火落下的星火燃糊了,也没有责骂声,只是一个劲地往里挤。也许,被烧的贵妇人,已经得到了忘我的境界。一位身穿高档衣料的新贵,衣服被落下的星火烫个洞,也无怨言,这时的人们,只有一个想法:我,尽可能地抢在别人的前面敬香。

我不是圣人,也是俗人一个,只是心态静了下来,知道一切应该顺其自然。我跟随着人流,先敬香,再进大殿,叩拜财神。从大殿出来,我又跟随大队,敬摸发财树。啊,刚才我景仰的那颗树,原来被人们尊称为发财树。人们敬摸它,就会发大财。

整个程序,好像都是约定俗成的。懂不懂,都没关系,跟着人流走就行了。不知何时,我已经从高高的圣殿里走了出来,而且已经走到了老街的路上。在老街的路旁,我伫立仰视着财神大殿,平台上,台阶的行路上,人山人海,人流还在川流不息地往上涌去。我仿佛感觉到,人们原来到九华山来朝拜,主要的不是来接受佛学的精神洗礼,不是培养行善布德的美好情操,而是来请菩萨保佑自己发大财,行大运的。不是来慈善地给予,而是来虔诚地祈求,索取。这也许是中国民间信仰佛学的主要心态,和民众虔诚拜佛的主要目的。佛学是悟空,佛学是悟净,佛学是“行愿无尽”。人有私欲并不丑陋,丑陋的是私欲不断的膨胀,膨胀到侵害他人的利益,或者说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得到肥自己的私欲。在国外,有这样的雕塑,一个人兽塑像,一半是人,一半是兽。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寓意:把握住自己私欲的是人,无限制地纵容自己私欲的是兽。我默默无语地走向旅馆,沉潜在无限的遐思中。

第二天上午,我们全体成员又去朝拜了化城寺里的菩萨。我跪在高大的金塑佛像下,诚实地将我昨天晚上全部的心理活动,向他做了完整地默默祷告。他威严的神态,审视的目光,仿佛读透了我的心身。慈佛不语,我也不语,我只是在默默祷告,好像在向佛说,又好像是自己在与自己做心灵的对话,又好像是在神圣的慈佛面前,做一次心灵的沐浴,好行愿无尽,好天天向上,好诚实做人,好努力做事,好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拜佛后,我们朝拜了整个化城寺。化城寺是前后三路房屋,整体为徽派式建筑风格,两边建筑有超过屋面的封火墙。沿台阶而上,是白墙灰瓦的门厅,门厅的门楣上,挂有三块牌匾。中间的牌匾写有化城寺三个大金字,左边的是乾隆御书的"芬陀普教"横匾,右边的是康熙御书的"九华圣境"横匾。门厅和大雄宝殿之间是一个天井小院。小院的中间有一尊长方形的香炉。大雄宝殿的迎面是木质结构,红漆木柱立在正方形的大青石的柱基上,立柱之间是木质的门扇。门扇的上部,都是镂花的窗格,通透,光亮。大雄宝殿的后面又是一个天井院。小院分为两部分,北面较高,南面较低,中间设有台级。后殿门楣上悬挂有明代崇祯皇帝御书的"为善最乐"横匾。我们走近大门旁,里面正在做法事,不允许我们进去。我站在一旁,再一次静身静气接受身心洗礼。

佛山九华,是一座佛教圣地,正像乾隆皇帝爷题写的那样,地藏王道场,就像芬芳四溢的莲花一样,沁入人心,誉满海内,它启发我们的民众,都要以崇祯题写的那样,"为善最乐",都应“行愿无尽”。啊,佛山,九华,是这样吗?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