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元宵节手抄报一等奖
元宵夜,在温馨的家里,在团圆味浓厚的空间里,人们煮着令人向往的元宵,吃着甜甜蜜蜜的汤圆,幸福在弥漫。下面是元宵节手抄报一等奖,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上元节,传说是上官大帝的生日。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灯节、“小年”,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祭灶开始延续的春节庆祝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唐诗、宋词、元曲中有许多脍炙人口咏灯联和赏灯诗。辛弃疾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欧阳修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是记述元宵夜的情景。观灯、赏灯、闹灯,男女老少尽享人间的喜庆与逍遥。
元宵节始于汉代,据说汉文帝平叛“诸吕之乱”的日子是正月十五,为表示纪念和庆祝,汉文帝每年这日便会出宫与民同乐,并将这天定为元宵节。自此,汉代就有了正月十五夜不“宵禁”的传统。汉代创建“太初历”时,将元宵节确定为继元旦(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规定民间可在这天晚上张灯放焰、尽情唱歌跳舞,祝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
“正月十五闹元宵”还有两个古老的传说。一是,相传很久以前,当一年中第一次月圆的夜晚,人们总是看见一群天神在月光中翩翩起舞。可是,有一年的正月十五之夜,月亮被一片乌云遮住,人们看不见天神,便纷纷点起灯笼火把,照亮夜空,渐渐地便形成了风俗;另一种传说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十月十五是下元节。天、地、人三官,分别主管上、中、下三元,而天官喜欢热闹喜庆,故上元节要燃放焰火闹花灯,并把元宵节称灯节。
花灯,也称为灯彩,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我国花灯制作非常讲究。各地的灯彩花色众多,格调各异,工巧优美,光彩熠熠。元宵赏灯,在汉代是一种比较文雅的节日风俗。到了唐代,元宵节已由一天改为三天、宋代增加至五天,明太祖将元宵灯节规定为十天。唐、宋、元、明清时代,元宵节的观灯、赏灯逐渐发展成赛灯、耍灯、“闹灯”、“官民狂欢节”。各种表现生物形象的荷花灯、水果灯、龙灯、麒麟灯、兔灯……,可谓争奇斗艳、巧夺天工;也有根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如唐僧取经、桃园结义、八仙贺寿、嫦娥奔月、窦娥孝婆、百花仙子等制作的彩灯,可谓千姿百媚、五彩缤纷。
从唐代起,红灯、彩灯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特殊标志。大年除夕时,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就“大红灯笼高高挂”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元宵之晚,男女老幼出门提花灯、赶灯会。这一风俗后来发展为,每当新年、老人过寿、青年结婚、新房落成、商店开张等喜庆之时,都是“红灯高挂”,向人们渲泄吉祥与欢乐。
“正月十五闹元宵”中的“闹”字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与西方的“狂欢节”的“狂”字属于一类。用“闹”来概括,表示人们自由欢乐和感情奔放达到了极点。我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看过泼水节、火把节、山歌节,场面热烈壮观,但没有人用“闹”字来形容的。唐朝诗人张祜的一首《正月十五夜灯》,使我找到了“闹”的源头。诗曰“千户开锁万户灯,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可以想象,当年的帝都元宵节之夜“闹”到何种程度。“千门”是指城门、宫门、衙门、庙门、店门、学堂门……,当然也包括家门,门户大开,不分官民僧俗,也不分男女老幼,大家涌向户外、街头、广场,欢度华夏儿女的元宵之夜。在封建社会,少女平时是不许抛头露面的,但元宵节例外,处在深闺的女子,不仅可以出来观灯,还可以结伴歌舞。唐诗中“三百内人连袖舞”,那种生动活泼、欢庆热闹的场面一定非常火爆、壮观,可与现代“东西南北中,欢乐过新春”媲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康平盛世社会安宁、文化繁荣、思想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特征。
史籍记载,宋代繁盛时期的元宵节,热闹程度比唐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光节庆的时间拉长了,彩灯式样更是推陈出新,如苏州的五色玻璃灯、福州的白玉灯、新安的无骨灯、海州的猴灯、南京夫子庙的河中莲花飘流灯、四川自贡的造型灯、台湾的天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此外,猜灯谜也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新的娱乐活动,而且这一趣味盎然的智力游戏从此流传开来,成为元宵节的一道独特、亮丽风景。
明代全盛时期,元宵灯会从正月初八上灯到十七为止,历时十天,“禁城迢迢通长衢,九门万户灯光里”,灯如繁星耀眼、规模宏伟壮观、场景热闹非凡。
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及男女老幼,喜欢通过扎制各种造型的花灯,来展示自己的才艺水平、文化品位、参与能力和富裕程度。古时候,元宵之夜,出门人家的大人孩子提不出花灯,那是很丢面子的事。
现代的中国,元宵节的风俗更加丰富多彩。这一天,家家户户早晚吃元宵(俗称汤圆)、中午吃水饺。许多地方,日落以后一家人携老扶幼出门放灯、观灯,已成为一种时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灯节、灯会、灯展、灯赛及与其对接的展销会、贸易招商洽谈会、旅游景区推介活动等,层出不穷。引进现代电子技术、声光技术和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制作的巧夺天工的彩灯,要比古代更显高明。东北黑龙江一年一度的冰灯节,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使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人间天堂”苏州、杭州,现代化大都会天津、上海、重庆,改革开放前沿广州、深圳及其他许多大、中、小城市和无数先富起来的乡镇,都把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当着大事来抓。有的商家把展示和经营花灯作为招徕顾客、扩大收入的重要手段。各地文化部门、群众团体还会利用元宵节,组织形式多样庆祝娱乐活动,耍狮、舞龙、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踩高跷,猜灯谜、跳健美舞等,越办越红火。元宵节的夜晚,中国大地,到处是欢乐的海洋,充满着祥和盛世的特有气息。
中国的“灯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辉遗产,而且已经走向世界。2005、2013年我在加拿大生活了两年多时间,看到美国、加拿大的唐人街,华人超市、商场、饭店,华人社区悬灯结彩随处可见,霓虹灯闪烁跳跃。在许多以洋人为主的公共场所,节庆时,都把悬挂中国式彩灯,作为一种时尚和时髦、烘托热烈气氛的道具和手段。2006年,中国自贡灯展在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湖边公园闪亮登场,历时几个月,吸引国内外游客数以百万计,成为当年加拿大最受游客欢迎的景观。连云港近二十年,举办过多次元宵灯展或者焰火晚会,声势浩大,深受群众欢迎。今年元宵节前夕,我遍游连云港市区各地,不仅老海州、老连云及古镇板浦、朝阳、南城、青口,古街民主路、步行街、盐河巷里悬挂的彩灯如繁星密布,市区各主要街道、公路两侧的灯杆上挂满了红灯笼和金猴造型灯,红红火火节日氛围令人赏心悦目。
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影响、是一种温暖。“正月十五闹元宵”,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古老风俗,戴上了时代的光环,成为人们的一个期待、一种情感符号。许多人都说,现在“元宵节”比“大新年”(指大年初一)还热闹,“灯节”比“春节”的味道还浓厚。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都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下面简要说一下山西的挂花灯、放焰火、文艺踩街。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的富丽辉煌,花灯样式之多,数不胜数,有十二生肖的、有谜语猜谜的、有宫灯、有鼓灯、润饼灯、鱼虾鸡鸭鹅灯、柑桔香蕉菠萝灯、如意灯、料丝灯、玻璃灯、走马灯……形形色色,异彩纷呈。
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变越美,越来越大,越来越艳丽。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国若狂”。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的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老乐曲、有八音会、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声、光、色俱全的大型灯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传说的,真是美不胜收,目不睱接。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友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在此佳节之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