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菜哲理故事
日前到乡下妹妹家作客,用餐时吃到她自制的豆芽菜,不但感觉特别新鲜,口感也极其香嫩并且很下饭,于是问她如何作出这么好吃的菜肴。
“自制的豆芽菜其实很简单,只要用绿豆浸水之后保留少许水分,然后用盖子遮住,并且定时用清水冲一下,大约一两天的光景,绿豆就便长成营养而可口的豆芽菜了。”妹妹很高兴的说。
听完豆芽菜的制作过程之后,回到家我们也如法泡制的尝试一番,果然绿豆在两三天之后就成为豆芽菜了;不过发现我们自制的豆芽菜,和妹妹家所生长的并不一样,除了长得比较长而开始生出绿叶之外,烹调之后咀嚼起来的口感也不尽相同。
由于我们觉得这样的情况很奇怪,因为所有制作的步骤,都和妹妹所交代的一模一样,为何其结果会发生如此之差异呢?于是我们将此种状况再度告诉她,并且询问应该如何改善之道。
当她听完我们孵豆芽的细节之后,终于找到导致不相同结果的原因了,原来我们所浸泡绿豆的容器是用保鲜盒,因为透明的塑料保鲜盒可以采光,所以绿豆成长的过程便有了光合作用,因而最后成长的结果,乃趋近于农夫撒在土地上种植一样,就是准备开始长成一棵绿豆藤的模样。
“假如制作豆芽菜的容器,可以阻断阳光或电灯的光线照射,那么其结果就和透明保鲜盒所生产的豆芽菜不一样了,会造成此种差异性的道理就这么简单!”她建议我们用锅子或便当盒来孵豆芽,应该就会有不同的成果与收获了。
除了这个江湖一点诀而有趣的小故事之外,日前我们也尝试制作杏仁薄饼的小点心,那也是缘于女儿和女婿带来给家人品尝的自制小零嘴之故,因而想要DIY一番来享受自制饼干的乐趣。
同样情况也发生在烘焙的成果之上,因为我们所烘烤的杏仁脆片薄饼,和女儿所制作的外表看起有一些差异,当然口感更是不一样,因此我们在百思不解之余,开始逐步检讨烘焙的过程与细节,究竟有甚么玄机才会导致不一样的成果。
当然后来还是发现了症结之所在,那就是在使用材料剂量的时候,我们无法精准测量正确的分量,只好凭着感觉的方式来调剂搅拌,换句话说也就是用觉得差不多的成分来烘焙,当然其结果也就变成差不多的样子,无法达到预期烘焙之效果了。
呵!这样生活小点滴的情况确实很有趣,而且也从中学习到一个经验,原来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步骤,都可以导致迥然不同之结果呢!
其实类似这样的道理,好比是一颗小小螺丝钉,往往能够影响整部机具的安定、安全与实用的功能了。
于是有人总是喜欢用小螺丝钉的功能性,来勉励人们必须要有自信心,绝对不可妄自菲薄而否定自我之价值;同样的情况可以证明,人们在平常看似无所谓之小细节,如果轻忽而不重视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全然不同的结果,想必其中之道理就在于此。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假使觉得这些经验是人生过程中很好的启示,那么应该可以用不同样的心态来面对,其结果或许会变得比较预期当中还要美好。
当然假使更进一步,把这种正面的启示当作生活座右铭,然后在处理生活细节的时候多加注意,也许犯错的机率就会相对的降低不少,最后将得到更多让人激赏与赞赏的成果了,不是吗?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