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是谁把生活从作文里挤走了
【本期话题】
古今中外的文学家、艺术家都这样说,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叶圣陶、夏尊先生在1938年合著的《阅读与写作》中提到:“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的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如今的中高考作文中,很少有真正来自生活的真情作文。包括每年的中高考结束后,报刊上发表的学生佳作、满分作文,生活的影子都显得赢弱隐约。高中生喜欢故事新编,不是项羽自刎,就是黛玉葬花;初中生相对稚嫩些,便以花草虫鱼编故事。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写生活?是谁把生活从学生的作文里挤走了?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沉思。
观点一:叙写“三段论”之外的生活文字
嘉宾:赫赛
职业:“80后”自由撰稿人
大学有一年寒假回家,正在上初中的表侄随着父母来家拜访,偶然说到为写作文感到头疼,询问冒牌文科生的我是否有解决之道。我讷讷许久才答:多背点儿典故就好了。
作文想要拿高分,真不是难事。尤其是议论文,只需开头点题,中间举三两相关例子,结尾升华并再次点题,就可以得个及格分了。若是能够在开头结尾这些地方加一些排比、对偶之类的好句,或者举几个立意高远的名人案例,只要文笔不是太差, 十有八九能够博得老师青睐,赢得一个高高的分数。此“三段论”,乃我十几年学海苦熬得出的作文妙法也。
如今说来,当然是笑谈。
文章套路这种东西,古已有之。现代人说起明清八股,总觉得那是腐朽没落的东西,其实我们现在写的文章,又有多少跳出框架了呢?
我们告诉学生,文章第一要文笔好,那必然是要多写些不同凡响的句子,排比、对偶、诗词、名言,堆砌得越多越有气势;我们告诉学生,文章第二要立意高,豪言壮语、名人典故自然少不了,还能显示自己深厚的阅读功底;我们告诉学生……不过几百字的文章,要顾及这方方面面,还剩下多少空间给他们来写自己的生活呢?
感悟生活,笔下的文字才有情。写作也不是简单地记录生活,而是用心感受生活,感悟生活。只有融入情感的文字,才能感动别人。所以,在写作中,同学们要恰当体现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并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