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手抄报版面花边
学生从百家姓、三字经开始,一直读到论语、大学、中庸.直到近代随着西方传教士的进入。西方教育模式才传到中国,乃有了学科之分,从而便有“国文”,以示与洋学之分。新中国成立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才有了自己的专有名称——语文。
人名戏说意趣多
丰子恺说“丰”
在一次宴会上,有位钱庄商人到丰子恺面前问:“贵姓?”丰子恺回答:“敝姓丰。咸丰皇帝的‘丰’。”商人听后不解。丰于是又补充说:“五谷丰登的‘丰’!”商人仍然茫然。 丰先生见此情况,只好取笔写在纸上。商人一看恍然大悟:“啊!不错不错,汇丰银行的‘丰’!” 丰先生自我调侃说:“不错不错,汇丰银行确实比咸丰皇帝时髦,也比五谷丰登通用。以后别人再来问我姓时,我便这样回答。”
趣释“郭良夫”
马寅初先生提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听说中文系郭良夫老师要结婚了,尽管自己很忙,还是忙里偷闲,参加了郭老师的婚礼。婚礼上,马老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风趣地说:“我想请新娘子放心,因为,根据新郎的大名,他一定是个好丈夫。”
鲁选勾画阿Q
叶永蓁问鲁迅,为什么阿Q 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要取个外国人的名字呢?鲁迅说:“阿Q 光头,脑后留一条小辫子,这个Q 字不正是他的滑稽形象吗?”
聂守信改名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他的音乐感觉相当敏锐,同事们说,从他耳朵进去的,没有不能从他嘴里唱出来的。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了。一天,联华影片公司开同学会,聂守信表演了一个三十六行无所不包的节目,逗得大家大笑。会后,联华总经理送了他两件礼物,落款把他称作“聂耳博士”。从此以后,聂守信才知道“耳朵”这个名字是叫定了。他说:“他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也好,四只耳朵连成一串,不是像个炮弹吗?”从此,他的名字改成了“聂耳”。
“楚女”登启事
1922 年,萧楚女去四川开辟工作。他应邀担任《新蜀报》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由于他文笔潇洒俊逸,逻辑性极强,很快名声大震。有的青年猜测,“楚女”者,一定是“楚楚动人之女子”也。于是,一封封的求爱信像雪片似地飞到编辑部。萧楚女啼笑皆非,便在报上刊登了启事:“本报有楚女者,绝非楚楚动人之女也,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一大汉也”。有的青年未等启事见报就精心修饰打扮后,到编辑部“约会”“萧楚女”。当出现在面前的竟是一位铁塔似的黑大汉时,“约会者惊得瞠目结舌。萧楚女见状,大笑不已。
李大钊只敢署守常
1944 年章士钊在日本东京主办《甲寅》杂志。李大钊经常以“守常”的名字投稿。一日,章士钊问李大钊:“来稿何以不署大名?”李大钊答:“投文于《甲寅》,何敢与先生同名?”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