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文章 2019-07-08 14:54:38 1个回答   ()人看过

课前谈话:学生向老师介绍襄樊的文化名人(孟浩然、张继、杜审言等。)

一、导入:

1、学生齐读课题。

2、破题。

师:“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

生:夜晚在枫桥边停泊。

师:有补充的吗?

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师:谁停的?

生:张继。

师综述: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而写下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让一座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桥盛名起来,也让张继名垂青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觉一下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生1:有点伤感。

生2:有点凄凉。

生3:感觉诗人有点忧愁与寂寞。

师:读诗的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诗也有自身的感觉。我的感觉想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

师如情入境的朗读赢得听课老师的集体鼓掌。

师:请你们也把你们的感觉放进去,读出你的味道。

学生自由读诗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1:月落、乌啼、寒山寺、江枫、渔火。

生2:我来补充:还有霜满天。

生3:客船。

生4:还有钟声。

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

师:看这些都是诗中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假如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字,是什么字?

生:愁。

师:请大家带着“愁”读,边读边品味,拿出笔,看诗人通过哪些描写突出这个字的?

生批划读后汇报。

生:我从“乌啼”中体会出来的。乌鸦就在哭蹄,感觉很伤心。

师:读读这句。

生读。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这句还有什么体会?

生:“霜满天”中的“霜”让我觉得很寒冷。

师:一个“霜”让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明明是在地上的,这里怎么说““霜满天”?仔细读读、品品,看能否品出什么?

(老师课件出示对比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落乌啼霜满地”

......

生:第一句好,感觉得很冷。

师:从中透出冷。自身体会体会。

齐读该行诗。

师:诗象品茶、品酒,慢慢品出它的味道。

品析第二行“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一棵的枫树。

师:是这样的枫叶吗?

(课件出示火红的枫叶图)

生:不是,没这么红了,是枯黄的。

师:闭上眼睛,走如这种情形。

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照画面读读这首诗。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诗。

师:诗中谁跟谁相伴?

生:江枫与渔火。

师:张继有人相伴吗?你由此体会到什么?

生1:很孤独。

生2:很凄凉。

师:把这种感觉读到诗中去。

学生读诗。

师:“眠”什么意思?

生:睡觉。

师:谁睡了?

生1:江枫睡了。

生2:渔火睡了。

师动情强调:江枫——

生:睡了。

师:船家——

生:睡了。

师:整个大地——

生:都睡了。

师:由此可以想到岸上,整个姑苏城的人都睡了,只有张继没睡。

师:把你们刚才的话起来,就是一首诗,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

课件出示:

江水睡了,

桥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独张继醒着,

夜愈深愈难眠。

师:谁读读?读这首小诗。

生单个读。

师:读出夜晚的宁静,读出诗人的忧伤。

学生齐读。

师:为什么“夜愈深愈难眠”?

生1:很孤独,

生2:想家。

生3:想他的小朋友。

生4:想他的爸爸妈妈。

师:“对愁眠”原来是“对愁难眠”呀!把感觉放进去读读。

学生读前两行。

品析第三四行诗。

师:诗是越品越有味,往下看,读读。

学生读第三四行。

师:要想读得有味道,就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

生:诗人在这里是个客人。

师:“客人“什么意思?

生:不是在自身的家乡,是他人的家乡。

师:“客人是谁?

生:是张继。

师:客人就是诗人。大家还记得王维的一首诗吗?

生齐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你从“客“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张继怎样的感情?

生略。

师:你就是诗人,你就在客船上,远处传来寒山寺那悠远的钟声,作者的心情是说不出来的,读吧,读出那种味道,读得像寒山寺的钟声,越梁绕耳,绵延悠长。

学生有滋有味的读。

师:读出了凄凉,读出了忧伤,带着这种感觉读读整首诗,来理解张继那难眠的一夜。乐曲伴奏。

学生读,读的凄清,读得悲伤。

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张继吗?

生:你为什么这么愁?

师:是啊,张继,你为什么这么愁?

生答略。

师:故乡襄阳与姑苏相隔千里,故乡的生活那么美好,此时此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想像答略。

师: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的。但在这里只有——

生接读: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没有熟悉的家乡山水,没有熟悉的乡土乡音,这里有的只是——

生接读: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在这里,张继生活了年,张继一生漂泊,他到死都没有回到家乡,在这里只有无尽的思恋,带着一腔情感再读读——

生接读: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在120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张继为什么那么忧伤?我们没有方法知道,但有一点,但他把自身的情融入到这首诗中,为我们发明出情境交融的艺术境界。从古到今,诗人吟枫桥,书法家写枫桥,画家画枫桥,歌唱家唱枫桥,就在诗、书、画、乐中延续着桥。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