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清明节有关的作文

文章 2019-07-08 14:04:38 1个回答   ()人看过

清明节,其英译可为“扫墓节”了。然而,时令、文化、风俗上三节合一的清明,唐宋以来,就多有游艺,并不特为扫墓和追思之日。

直至明嘉靖年间,此现象还仍有记录。今人可从明《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窥一二:“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随着时间流逝,游艺渐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渐剩添土追思和借墓踏青。而“清明雨”,也同时嬗变成了愁思与缅怀的心灵寄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被质疑是杜牧伪诗,但这场妇孺皆知的“清明雨”,正是靠着凄凉、忧伤的雨中白描深入人心。

在追思先人的日子, “清明雨”绝不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毕竟,天气状况和人的情绪息息相关。阴雨连绵之时,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减少。

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可以促进神经兴奋和细胞代谢。因此,春光明媚常常使之精神振奋,淫雨霏霏则令人忧郁不悦。

除了生理层面,“清明雨”还在文化和心理层面充满悲意。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和“雨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不仅仅是物质性的联系,更兼心理上的联系。换言之,人如何看待、想象和感知环境,反向决定着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怀悲戚之人看待清明细雨,会赋予眼前淅沥一层悲凉。而乍暖还寒的清明,冰冷的细雨滴落肌肤,更加剧了触感对已植入的这种心理意象的响应。

[与清明节有关的作文]相关文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