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马冀北文言文翻译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下面是群马冀北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②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①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置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卢。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③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②于怀耶?
④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⑤留守相公③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注】①鈇钺(fū yuè):原指斫刀和大斧,此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②介然:形容有心事。③留守相公:东都留守朱馀庆。
1.从结构上看,第①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托温生拜见乌公时陈述两个问题,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对乌公的行为,作者似“怨”而实颂,结合具体内容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一段写伯乐是为了引出后文的乌公,起到铺垫的作用,突出乌公善于选人才正如伯乐善于选马。(意对即可)
2.由执政官无人可咨、闲居士大夫无人可游、青年后辈无人可问、过往官员无人可访可知乌公选尽了人才。(意对即可)
3.一是代为天下人祝贺;二是抱怨选尽了天下人才。
4.乌公选拔人才后,于国可得内外之治,于己夺去“待老”之资;表面上用“私怨于尽取”表达对乌公选尽人才耿耿于怀,实际上反衬了乌公“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的难得可贵。(意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①“伯乐一过冀北..”主要考查你对文言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
【翻译】
伯乐一走过冀北的郊野,马群就空了。那冀北的马在天下是最多的,伯乐虽然擅于相马,又怎么能够使马群为之一空呢?解释的人说: 我所说的空,不是没有马,是没有好马。伯乐识马,遇到好马就把它挑了去,马群中没有留下好马了.假如没有好马了。即使说没有马,也不是虚夸的话。
东都洛阳,本来是士大夫的冀北,怀有才能,深深隐居而不愿为官换取俸禄的人,洛水北岸的叫石生,洛水南岸的叫温生。大夫乌公,凭着天子赐给的斧月镇守河阳的第三个月,认为石生是人才,以礼为工具,将他罗致到幕府之下。没有几个月的工夫,又认为温生是人才,于是让石生作介绍人,以礼为工具,又将温生罗致到幕府之下。纵然东都确实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早晨挑走一人,选拔其中最优秀的,晚上挑走一人,选拔其中最优秀的,那么从东都留守,河南府尹,到各部门的主管官员,以及我们两县的大夫,政事有不顺利之处,事情有疑惑不解之处,又到哪里去咨询从而妥善处理呢?士大夫辞去官位而闲居里巷的人,同谁去交游呢?年轻的后辈,到哪里去考察道德,询问学业呢?东西往来,经过东都的官员,也不能在他们的居处以礼仪拜访他们了.人们以这样的情况而称赞说: 大夫乌公一镇守河阳,东部处士的茅庐中竟没有人了! 难道不可以吗?
天子治理天下,他所托重和依靠的人,只是宰相和将军罢了。宰相在朝廷为天子求贤人,将军在幕府为天子求得谋士和武将,这样,设想内外得不到治理,是不可能的了。我羁留此地,不能自己退而离去,想靠石生,温生的帮助直到告老归去。现在他们都被有权力的人夺去了,我怎么能不耿耿于怀呢?温生到了那里之后,在军门拜见乌公时,请以我前面说的关于宰相将军选拔人才的话,替天下道贺;请把我后面说的关于把我对他选尽东都贤人的私怨告诉他。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