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之后之假如》作文
人声鼎沸的防汛随着水位的退去而消散,那群情激昂的抗洪场面不时在脑海回放,水位变而防汛之安排机械使之转变成防人的不计行政成本令人瞠目结舌。已进入4G时代的防汛应该很容易做到科学安排,一个电话一个视频足可以让决策者了解任何一个环节在第一时间发生的细节。但,少有决策者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使得毫无怨言的防汛工作产生怨声载道调侃。这,应值得我们思考。
假如不同圩堤建立各自警戒点。每座圩堤每一地段由当地政府和技术人员会同村组干部设立防汛二个警戒点,一个是在村部值班警戒点,一个是上圩巡查警戒点。水位决定人员是否值班,水位决定是否上圩,是否撤离。在汛期,根据防汛指挥部要求,每一地段按规定时间上报水位并附水位视频截图。防汛指挥部看水位,根据水位执行纪律。解决领导想下而又不敢下的命令,建立人员是否撤退,不是听领导的而是看水位的机制。不像现在全县同一个警戒点,下游圩堤水位在警戒点上,上游水位已在圩底,无水还要求人员坚守圩堤的不切实际的弊端。建立各自警戒点化不了多少钱,不建立各自警戒点就要浪费不少钱。
假如每次防汛都有总结。轰轰烈烈和销声匿迹是防汛最好的写照。每次大水一来,大家措手不及的前往,大水一退,大家一声不吭地撤离,什么经验教训,什么险工险段,没了记忆。如有总结,大多去宣传抗洪精神和英雄事迹去了。我们要的总结是在防汛过程中标识出的险工险段,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是对圩堤在防汛中所需的总结。哪些必须做出处理的地段,哪些必须要当地政府技术人员到场处理的措施,再根据轻重缓急做出合理安排。如果拿着这样的总结,就可以大大地缓解来年防汛的压力。
假如每一个村成立防汛突击队,按水位的要求到岗或在岗。根据《防洪法》科学安排好资金、物资、人员、技术。着力解决防汛临时调人而在空壳村无人可调或调人时因为不公平难以调动的尴尬。这样的防汛,大多数人可能会心安。
假如防汛分清主次。防汛的主体和主力应该是受益的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壮年。现在的防汛,但除了几个村干部,大多受益人却成了观光的拍景游客,此种情况值得思考。几个机关干部将帐篷搭到圩堤上,吃住在圩上,圩堤就安全了吗?显然不现实。防汛在没有子弟兵的情况下,遇到危险,能发挥实质作用的是当地青壮劳动力和村组干部,机关干部只能发挥协助从属作用,例如查险巡堤。学科防汛,建立青壮年突击队犹为关键。假如这次防汛没有机关干部的参与,有几座圩堤会决,大多人心里有数。但机关干部花费的行政成本是多少?不知多少人心里有数。假如这些花费用到聘用当地青壮年身上,或许双方效果都不错。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