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跋扈的坏习惯心情日记

文章 2019-07-08 10:58:20 1个回答   ()人看过

朋友其实是我发小,上高中后就去了欧洲,这次回来算是省亲,在这个城市里呆了一月有余。在这个月里,我了解了一些他的生活习惯:比如会很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比如在需要等待时会自觉排队;一起去自动提款机旁,他会有意识地与正在使用机器的人保持合理的距离……这真的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了!要知道这个朋友小时候是个十足的捣蛋鬼,小兵张嘎塞人家烟囱的事他干过;把尿撒在人家的磨刀石上也干过;在溪里捉鱼时,捡个挥着大螯的螃蟹对着女孩子一阵乱舞的事也干过……所有整人的鬼主意都是他出的,所有人家不敢干的龌龊事他都敢干。

可是这次回来,他真的是不一样了。如果他在我们这个国度,我们断然会说,他是长大了,所以不再会干这些事了。

朋友记下了街头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在他觉得有趣的同时,我是惭愧的。因为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多得我们根本不再惊讶,而他一边说着打趣的话,一边却分明传递给我一种匪夷所思的眼神,以及对我们这个城市的调侃式的批评。

其实,我惭愧的不仅是如此,因为有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着,尽管我自我感觉做得很好了,但在朋友看来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上有所长短罢了。

他的日记本上是这样记着的:

“离开已是10年之久了,这应该是让我怀念的。可是我发现这个我曾经生活过的城市好陌生。高楼大厦倒是有不少了,人也穿得花花绿绿了,只是发现许多生活习惯是与西方——我现在所生活的城市不一样的——

早上出门看见有人正乱倒垃圾,上午去办事看到有人乱扔烟头;闯红灯的事几乎每分钟都在发生;厕所里便后不冲水的也多;随地吐痰的遍地都是;排队时插队的不少,而且态度很横;还有那几个风景区,实在是太美了,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许多人喜欢题词,不是‘到此一游’就是爱情宣言……”

我有点看不下去了,但我不得不承认他记的都是真实的。至少眼前的记录,一直也在我的脑海里浮现。针对这类诟病的教育到处都有,可是收效甚微,有时觉得这恐怕真与几千年的文明有关。比如随地吐痰——

国人吐痰,可以说是历史久远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赵国太后不顾颜面、不顾其尊位,告知大臣,谁要是不合其意,她就要“面唾之”。而对于“啐”人一口这类言词或说法,在明清小说里更是比比皆是。而李鸿章更是扮演过吐痰的“模范”,出使英国时,曾将痰吐在皇宫地毯上而“名扬”海外。

这样一想,我开始紧张起来。大凡经历文化积淀的东西总是不能快速消融的,也不以个别人的意志而转移。“非典”肆虐时,我们想起了吐痰的严重危害,开始捂口,一过了非常时期,我们一样我行我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或许这也成了一种文化,只是它是畸形的,爬满了虱子的文化。最要命的是发展到现在,许许多多的坏习惯似乎越来越“系统”,越来越真实地夸张起来,乃至显得飞扬跋扈。按说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是不合适的,但是我却发现找不出更合适的词来形容。因为许多人在一天当中同时犯着这样那样的坏毛病,甚至一个人在一天里的表现可以完成一本坏习惯的小册子:遛狗时让狗随地大便、迟到、闯红灯、乱穿马路、随地吐痰、随地小便、上厕所不冲水、公共场所抽烟或喧哗、乘电梯不靠右、看电影打手机……面对能编成小册子的坏习惯能说什么呢?只能寄希望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生活的这袭华美的袍,多吹吹一些文明的风自律的风,好让袍上的这些小虱子渐渐地掉下去。(周 如 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