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规家风的手抄报
导语: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才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家训家规家风的手抄报,欢迎借鉴!
家训家规家风的手抄报
家训家规家风的手抄报
家训家规家风的手抄报
家训家规家风的手抄报
家训家规家风的手抄报
家训家规家风的手抄报
家训家规家风的手抄报
家训家规家风的手抄报
家规:
家规是指一个家族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族有一个家族的规矩;这个家族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族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家训: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族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族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族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族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族的家规、家训形成家族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族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家谱即是承载家文化的工具,家谱是新一代承载家文化的工具。
名人家训家规家风故事: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日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日,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日一日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我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我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