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分析

文章 2019-07-08 01:49:02 1个回答   ()人看过

诗词的鉴赏,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古诗词鉴赏。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学生对于本民族的这种文学样式过于熟悉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学生同古诗词所处的时代时间距离遥远的缘故。这双重原因造成了中学生对古诗词欣赏的双重隔膜。下面,本文将谈一谈中学生如何鉴赏古诗词的形象性,以期从“形象”这个艺术属性的角度,为同学们提供几种新鲜而可操作的接近古诗词的方法。

相反相成,首先是一种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古代,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如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的《易经》和《老子》《庄子》中就有大量地存在。中国人在这种文化的浸淫下,十分自觉地把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运用在诗词的写景描写中,心得体会《古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中这些相反相成的因素,使景物描写更加空灵生动,增加了古诗词艺术想象的空间,并使景物的特点尤为特出。

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句。孤立地看“暧暧”两句描写的是一种闲谈平易的景象,而“狗吠”两句则描写的是一种喧闹嘈杂的景象。但把它们放到一起不仅不觉得矛盾、龃龉,反而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获得了和谐。陶氏笔下那消弥了欲望的田园世界,因为那貌似喧杂的因素加入,获得了令人咀嚼不尽的生机和灵趣。那景物的静,景物的淡,景物的闲,便更加被突出出来了。与此相近的中学课本中还有王维《山居秋螟》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

再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同涌大江流”四句。“细草”两句,突出了景物的“细”、“微”和“独”,而“星垂”两句则描摹的是一幅宏阔雄伟的画面。把这两幅画面置在一起,似是不相干,似是矛盾不协调。但是它却给了人一意想不到的冲击,令人不自觉地注入自己的精神,深入到诗歌当中去揣摩、体味。于是,我们会发现,那宏伟的颔联景,正极为鲜明突出地衬托出首联景象的孤独渺小,那么,杜甫那沉郁顿挫的笔触便更让人心悸和心动。

注意到古诗词写景中相反相成的因素。我们便会领略到古诗词形象构造中,一种特有的新异感、陌生感,它会召唤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索这片艺术的宝地。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