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依我之所见,教授语文的老师,无不带有文人的那种特有的儒雅气质。这份儒雅,表现于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如走路时,必是轻轻慢慢,这种轻慢不会让人见了生急,恨不得上前去拉上一把,而会让人不禁联想到古时的读书人散步于月下,迎晓风,品月影的诗情浪漫。又如他们的谈吐必为游离于口语化的边缘,开口必能吟诗,或不需吟时,他们的话语也如你写在纸上的文章句段。对于他们而言,空气便为纸,声音便为墨。时时做文章,时时流露出他们的文人身份。
于我而言,在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要数高三时的语文老师了。他自然有着那份文人的儒雅。他个儿不高,身体消瘦,衣裳整洁而规矩,面相温和,举止得体符礼,喜古文。
他总会约莫提前两三分钟来到我们教室所在的走廊中,也不进来,就站在外面。时而望天,看碧空高远,时而凝视着教学楼前的一排排葱翠茂盛的树木,似在观其迎风的摇姿。如若遇到下雨天,他便会打来一把旧时的直柄墨黑打伞,待走进长廊,便轻轻的收起,再轻轻的挂于窗前,动作舒缓,似不愿破了这清脆的雨声。我猜古时的文人骚客莫不如此吧,只是他们打的是油纸伞,更添风味韵气,如今换了工业时代的黑伞,多少糟蹋了这番风景,给人一丝冰凉寒气。幸而我的语文老师还是懂得文人风韵的,这恐怕要属古人的诗词歌赋的功劳了。
而待到上课时,我的语文老师就更显儒雅气质了。他如丝的谈吐,会环绕于你的周围,缓缓将你包围,温柔细腻的将你纳入文的国度。他的声音也似生于文字墨水,专为文字而出声。而又为一位老师,他的声音虽细柔,却不失雄厚,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听见自他喉结处所发出的关于文的字词句段。特别是讲到古文时,他兴致极其高涨,每字每词必求其意,知其所以然。而他关于古文的书籍又极其多,所以每篇文章必会参考不同书目的解释,仔细研读,明辨真伪之后才会来向我们教授这篇文章的意思意义。他对于古文的熟读精通,字词的研究入微,让人羡慕佩服。
而有如此造诣,并非偶然。每当课间休息时,他总会手捧一本有些泛黄书页微卷的书于手中,另一只手掌心朝外,自然而舒适的放于背后,腰微挺,头微昂,来回反复的缓步踱于讲台黑板之间的方寸教师讲课之地。不管教室中的学生有多么喧闹,他依然如我的静心看着手捧书本上的字句,似那一方土地已与外世隔绝,独成其境。他这一来一回的况味,像极了古时读书人的摇头诵读习俗,它们的形式虽有不同,但那份对于书本的炽热,那份读到高兴处不禁流于形体外表的心情是一般无二的,这或许就是书的魅力吧,愈千年而不变。
至于不上课时,我的语文老师喜欢独自在学校的供学生晚读的小树林中练习太极拳法。晴空万里时,阳光照射下来,被四周翠绿欲滴的树叶打成碎片散于地上。树林中偶有几声鸟啼,也有微风掠过,树叶发出的轻柔的莎莎声响。就在这样诗也似的环境里,他立于诗中,一拳,一推,一转,一切都显得如此舒畅,安静而富于情趣,不知不觉中,诗中的他便也成了诗。都说太极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他的性情能有如此,与这太极也是不无关系的。静谧的午后,静谧的太极,或许这便是生活的真谛吧。
其实,语文教师不仅有其儒雅的一面,也有其羸弱的一面。我的语文老师,年轻时的性情并不是如此。年轻时的他暴躁易怒,脾气甚大。有一次,他所带领的班级的某一学生,因其过于顽皮,他便毫不犹豫的将这名学生开除出校,不管这位学生的家长如何恳求,他还是无动于衷,坚持将其开除。直到有一天,他看到这名被他开除的学生生活的狼狈困苦,于心有愧,从此性情大变,再也不似从前。我想,我的语文老师是后悔的,是痛恨于自己当初的决定的。可是,谁又没有少年不更事的时候?他没能走出这片阴影,没有试图原谅自己,没有试图为过去的错付出责任,而是选择逃避,用改变性情的方式给以自己心灵的慰藉。这并未不可,只是太过羸弱。或许读书人,或者为文人,羸弱是为其不可摆脱的本性吧,就如儒雅一般。就连伟大的苏东坡在面对阴险狡诈,处处为蛇蝎的官场时都软弱了下去,何况如今的语文老师?
如今,我已身在大学,而我所学习的专业并没有语文课程,故而想起了高三时我的语文老师。那时的自己懵懂叛逆,没有认真的听过这位可敬的语文老师上的课,现在回想起来,心中充满羞愧,悔不当初,故记之,以减心头恨意。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