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状语后置句

文章 2019-07-07 10:27:39 1个回答   ()人看过

高中文言文状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是指文言文中介词短语放在谓语之后作状语,而现代汉语则习惯将它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这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其中以“于”“以”“乎”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居多。

1.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是介宾短语,作谓语“战”的状语,应调整为“于长勺战”,翻译为“公与他一起乘车,在长勺作战”。

2.介词“以……”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介宾短语,作谓语“饰”的状语,应调整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翻译为“用篆文、山脉、乌龟、飞鸟、野兽的形状装饰”。

3.介词“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这句话中的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应调整为“于吾前生,其闻道也于吾先”,翻译为“在我前面出生,他懂得道理也先于我”。

4.有时候,后置的介宾短语中的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宾短语后置。

如: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战河北”“战河南”是“战于河北”“战于河南”的省略语,应调整为“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翻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忌不自信(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屈原《离骚》)

⑦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

⑧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李朝威《柳毅传》)

⑨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⑩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而良人未之知也。(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鸿门宴》)

②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④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⑤彼且恶(何)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⑥沛XX在?(史记《鸿门宴》)

⑦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⑧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韩愈《祭十二郎文》)

⑨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柳毅传》)

⑩无情郎安在?(李朝威《柳毅传》)

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①“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岳阳楼记》)

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孟子《庄暴见孟子》)

⑤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记《鸿门宴》)

⑥余是以记之。(苏轼《石钟山记》)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⑨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⑩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①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③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

④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⑤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

⑥惟你是问。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