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太和碑补碑第一人散文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稻花飘香,正是旅游的好季节。我应约陪同辽西博客圈的几位喜好舞文弄墨的朋友,一同来到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游玩。她深深吸引我们的是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当我们沉醉于古人留下的无比珍贵的艺术财富时,更惊叹于《元景造像题记》的书法艺术。其书法遒劲,于雄强悍劲之中,含秀润妩媚之气,在峻拔整齐之中寓流畅生动之势。被康有为亦称之为“元魏诸碑之极品”。接下来,我们又瞻仰了新开凿的几洞石窟,洞壁的彩绘飞天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壁画构思巧妙,飞天、罗汉形态生动传神。经过石窟寺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得知,带着崇拜好奇的心情,我们拜访了东篱轩主人——书画家关长江。
关长江,1947出生,号缘别居士。辽宁义县人。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高级班结业。根艺美术师。锦州市根协副主席,锦州市书协会员,义县书协副主席,济南东方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物收藏协会会员。曾任义县评剧团美工兼乐手,其担任舞美设计的剧目曾多次在省市及汇演中获奖,如《加林与巧玲》、《桃李梅》等。根艺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根艺大奖赛,《水中捞月》、《重返人间》等均获国家大奖。《辽西晚报》对其事迹和作品曾有报道。传略辑入《义县志》、《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现在的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就是方便快捷。20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了关长江老师家的门前,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关老师气度不凡,流露出一股大家的风范。一阵寒暄之后,我们走进了关老师的小院。真是福人居福地,别有洞天。院子里一派生气,许多种颜色的菊花,笑傲西风。一棵老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实。满架的葫芦娃娃坠满了霜秋······。走进了关老师的画室,多了几分神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幅油画,画面上的佛和菩萨栩栩如生,庄严中渗透着无限和蔼。其次是,左侧油画中的关云长,横刀跃马,好不威风。画室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元景造像碑文补文全刻,关老师经过数年的研习准备工作,和王涧泓先生共同合作下,耗费了无数心血终将“元景造像记”即“太和碑”上消失的字补齐,还依据原碑文的字体凿刻出完整的“太和碑”碑文。业内学者对此盛举及价值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关老师也因此获得了“太和碑第一补碑人”的美誉。
我国著名书法家王景芬老师看过此碑文字后作诗赞道:“元景书达妙,双州未揖到。太和第一碑,北魏书重造。”关长江的字,颇具魏碑体风险奇而有法度,王景芬老师认为“下真迹一等”,仅次于真迹,不仔细研究难辨真假。并为重刊元景造像记题跋曰:“弟子关长江君携来远景造像记新旧拓二纸。一纸为民国二十六年旧拓,其可辨认者谨三百余字,余皆剥泐不堪。然纵观拓中存字,确非凡品。余丛书经年,曾遍揽可寻之北魏之拓,即便世推之张猛龙、张玄等碑只能与之相颉顽也,其碑似当为北魏之冠首,书刻非但为魏楷绝品,且间有以行作楷,可见北碑无行之论实谬矣!另纸为重刊全字新拓,其墨香扑鼻,令人刮看。乃关长江与其同籍联为福山昆仲之王涧泓二人,不惜重金,殚精竭虑,意为万佛堂开光刻记千五百周年献礼、抢救国宝所获果焉。其剥沥之字由魏之研究者涧泓、长江拟补,仿真书刻为长江所为。呜呼!二君如此苦心,其精诚之志堪嘉,其献身精神堪敬,令人感佩之至。僻远文古县有如此精诚之士,何患祖国碑刻瑰宝无继乎?凿窟刊佛盛举,盖由北朝首开先河,且恢宏至极,摩崖造像记刻,亦为魏楷楷法之一大景观,天下窟群皆以莫高、云岗、龙门为最,其间摩崖记刻谨龙门尚存,然二千余品中可与元景媲美者亦寥寥无几。清末学者任公梁启超曾为元景造像记作跋云:“其书由八分蜕入今楷,痕迹尽化,而神理固在,天骨开张,光芒闪益,神龟正光。”梁公此语实不虚也。今观长江所刊,堪称下真迹一等,其笔画、笔意、布局及刀法尽观其功力矣。残泐漫漶之处,今日得能风采重焕,实为对国家、民族、人民的重要文化贡献!”
关老师多才多艺,善吹竹笛,有“辽西第一笛”的美称。精通书画、碑刻,又攻于根雕、奇石等。
红透的夕阳已落入了小院,我们和关长江老师依依道别,这一次旅途非常愉快,我们满载而归。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