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书的故事散文随笔

文章 2019-07-07 03:59:28 1个回答   ()人看过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 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

——高尔基

爷爷是读书人,爸爸是教书先生。受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双重作用影响,虽然自小生长在农村,但和其他疯长的同龄小孩不同的是我先天多了喜好读书的因子。爸爸有两大喜好——烟和书,烟可以是最低档的甚或可以戒一阵子,但是没有书是绝对不行的。因之他的书架上总是整齐的码着许多或是他从烟钱里挤出的钱来买的书,或是他自己收藏的图书。说是书架,我现在想来,都实在不好意思叫出那么文雅的名字,因为那其实就是在厢房的土胚墙上楔几个木楔子上面架块木板而已。书架上新书其实也并不多,多数都有些缺少封面或封底的,甚至有些首页的页码就是十几,还有些能略闻到淡淡的霉味,但每一本书爸爸都视若珍宝的,谁随便乱翻那是绝对不行的,即使妈妈如果没事去动,总是被他“不识字就别乱动”的话语来斥责一番,即使爷爷在书架上拿了书去看,爸爸总是提醒爷爷及时“还回”。唯独我是个例外,我去他的书架上动,他不说什么,喜好读书的我因此又多了这么个读书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喜好读书,当同龄的伙伴们在扬起尘土的马路上疯奔时,在田野里无忧的嬉戏时,在他们疯奔的灰头垢面时……,而我却尽情的在书的海洋里徜徉着,爸爸的那个书架给了我童年独特的快乐。那些被我翻了一次次的泛黄的带有霉味的书在爷爷的讲解下,我知道了《战国策》、《唐宋传奇故事》、《三国演义》等典籍或传奇故事的名称,晏子、曾子、曹操、刘备、张飞及关老爷这些人物也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在我儿时及小学时代那物质匮乏的岁月里,爸爸的那个书架给了我童年独特的快乐。

读完了小学,我要去镇上上中学了。镇子上有一个“新华书店”,牌子是一个二尺见方的简易三合板,上面用毛笔工工整整的书写“新华书店”几个楷体大字,也很工整的定在砖混结构的墙面上。店主是一个带着深度近视镜的老头儿,进他的店里,坐在柜台里的他也并不热情,只是如果你是陌生人他会将他那犀利的目光穿过镜片来瞅你好一会儿,然后又专注的去看他手上的书。他对谁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态度,你到他店里可以任意翻书架上的各种各样封面的图书,在店里看多长时间都可以,和店主实在有迫不得已的交流也就是买书或租书,交流的言语也简单,你如果买书,问好价钱,交钱拿书走人;租书的话,旁边有个纸做的牌子上有租书的价格,拿上你要租的书,办完手续,一样走你的,似乎并不因为你是光顾他的顾客而会对你有略微的不同。也正是由于店主的这种性格,为书店里阅读的人造就了一种静的氛围。于是,对于爱读书的我,这个“新华书店”又成了我闲暇时候最理想不过的去处了。在那里,我可以窥测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在那里,我可以遨游古今中外的历史海洋,那时侯,我是没有钱买书的,有喜欢的书,我就赖在书店里不走,有时候几个小时下来,我的腿都麻木得找不到了。当然,如果实在是喜欢到了爱不释手想据为己有的时候,我也会向爸爸张口要钱把书买下来的,只要是不和家里的藏书重样的,爸爸也从来都是二话不说让我买,他也说挺喜欢我爱读书的。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是这本书让我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我像保尔一样,在极度贫困和匮乏的年代克服一切困难。

我的高中是要到县城里去上的。虽然学习生活要紧张好多,但是酷爱读书的我却并没有因为学习紧张而放弃对读书的追求,高中学校的图书馆那时是不大开放的,所以在这并不熟悉的县城里,第一个周五放学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在每一个角落里去搜索的我的福乐之地——书店,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华书店,也是第一次在踏足新华书店时,我马上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书。到处都是书。这里简直是书的天堂。这可要比我们小镇上的那个“新华书店”气派多了,格局也要大出好多,各种各样封面的图书摆满了书架,到了书的世界,我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我的眼睛迷乱了,我不知道我该干些什么。我向贪婪的葛朗台一样,拿起任何一本都舍不得丢下,把任何一本都想据为己有……,只是这里的新华书店和我们小镇上不同,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时间一到,不允许你有任何的停留。也是从第一次踏足它直到高中毕业,每一次都是在新华书店关门时才恋恋不舍的离去,然后期待下一次的重逢。也正是在这里,让我开阔了我的心胸,拓展了视野,让我学会了思考,充实了生活内容,让我每一次面对困难或委屈时,知道从容面对或者换位去思考。

在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暑假,我又专门去了一趟我们镇上的那个“新华书店”,虽然长久不来,但店里的布局依然熟悉,店主人依旧没变,只是原先挂着的那个书写有“新华书店”的牌子不见了。见到我到来,他先是一愣,迅即便表露出了我印象中极少有的热情,“来了”也表现了他少有的热情来招呼我。我微笑示意。“你应该上大学了吧?”他声音虽不大,但很清晰。我一愣, “你会给人看相?”也略带玩笑的一问。“从时间来算,应该是了”老头儿很从容的接我的对话。“我刚被录取”我略带自豪的回答老人的问题。“从你开始在我店里看书是那表现我就看出了你会是出息的娃儿的,你已经是从我这书店里读出去的第9个大学生了。这真是!……”看得出老头儿内心里那种掩不住的喜悦。“‘新华书店’的牌子呢?”被我这一问,老头儿显然是猝不及防,脸上略有尴尬却并无恶意的微微一笑。我也明白了,便不再问什么。

大学四年里,在这个让无数学子羡慕的“象牙塔”里,氛围相对宽松,时间相对自由。嗜爱读书的我有两处地方是我必呆之处——图使馆和阅览室。如果说大学里真正获得的收获,那便是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与名人对话,与哲人交流,我看了各个方面的书,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读书净化了我的灵魂,读书提升了我的综合素养,读书让我知道了怎样去思考,读书让我学会承受学会淡然处之。

工作之后,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我的床头还是少不了几本书,我总会挤出时间去翻一番。我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安静而赋予她高雅之气,因为高雅而让她格外的厚重。我也明白,它是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是主宰者,我是自由的。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会改变许多,但我坚信:我不变的将是对书的那份永恒和执著,那种书香的味道,淡淡地,在我的心里流动着,直到永远,永远……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