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

文章 2019-07-07 03:42:20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②反归取之()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 )

②何不试之以足(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

(三)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 ) ②顾反为女杀彘(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婴儿非与戏也(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四)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

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七)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嬉:

②此非吾所以处子也处:

③复徙居学宫之旁徙:

④遂居焉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得到什么教益?

(八)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子之少也

2、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

旦夕勤学不息,

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一)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二)

1、 ① 坐 座 ② 反 返

2、 D 度

3、① 尺码 ② 履 ③到、往 、 尺码

4、 ① (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②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 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三)

1、 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 D

3、 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

1、 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 B

3、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 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五)

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 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六)

1、离开正想要回去

2、老妪以前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七)

1、游戏,玩耍安置、居住搬家住

2、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

这里可以用来安置我的孩子了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熏染太重要

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

(八)

1、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故:原因

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提炼

一、三个“遵照”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二、四个步骤

1.审。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三、六字歌诀:留、对、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

2.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

3.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4.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5.删:即删削法。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

6.调:即调整法。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