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垒窝优美散文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县城的居民大都住平房,土坯房居多。每到春天来了,就会有燕子在屋檐下或者外屋地的檩子上做窝。
记得我小时候,燕子飞到我家的外屋地(厨房),在一棵檩子上做了一个窝。
燕子真聪明,不知道它在哪里衔来一口泥,粘在檩子上,然后飞走,又叼着一根草,放在那块泥上,就这样反反复复地飞来飞去,过了好多天,燕子用那只小巧的嘴衔来湿湿的泥和干草段,做成一个半圆形的比大人拳头还大的一个窝,泥和草棍儿结合的小小建筑特别的结实。
不久,燕子在里面下蛋,大约有五、六个蛋时,它们就安静地在窝里孵蛋,记不得经过多少天,小燕子就孵出来了,叽叽喳喳地叫着。
这时候,燕子的爸爸、妈妈就忙起来了,它们飞出去觅食,苍蝇、蚊子等昆虫是它们最好的食物。当燕子爸爸、妈妈飞回来时,窝里的小燕子们便一齐张开黄色的小嘴,大声地叫唤,燕子爸爸、妈妈便把叼着的昆虫放到一个个小燕子的嘴里,然后再出去觅食。就这样飞来飞去,一直到把小雏燕喂饱为止。
直到有一天,小燕子长大了,飞出了那个小窝,和爸爸、妈妈一起飞来飞去的觅食、玩耍。等到秋天来了,便与爸爸、妈妈一起飞往南方去了。
第二年,燕子归来的时候,它们会绕着房子飞来飞去,然后落在屋前的晾衣绳子上面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和老房东唠嗑一样。只要那个燕子的窝保存尚好,它们就会继续在这里产蛋,孵蛋,直至小燕子们展翅飞翔。
燕子的体型很小,叫声很美,总是成双成对的飞起落下,与人有着密切的情感。后来,我们都长大上学了,父母也都出去工作了,燕子回来进不了外屋地了,就在房檐下垒窝筑巢,生儿育女了。妈妈告诉我们,燕子是懂人性的,不要打扰它们,更不要毁掉燕子辛勤搭建的小窝。
几十年过去了,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砖瓦房又被钢筋水泥的高楼替换。燕子也不再来这里筑巢了。好多年看不到燕子的踪影了,可是燕子垒窝筑巢、喂养雏燕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燕子,是唯一一种与人类亲密接触的鸟类(饲养的鸟儿除外)。它的形状很普通,却有着美好性情值得人们赞颂。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古诗词中有好多赞美燕子的诗句,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燕子成双成对,还是爱情的象征,如:“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也成为诗人笔下的寄托和比拟。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含蓄手法,写燕子依旧,但屋主易人。另外还有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小小燕子,之所以成为诗人、画家笔下的咏物,皆因它身上具有那么多美好的品质。
燕子垒窝一口口泥,在雨天里,燕子忙着筑巢,衔来湿润的泥土,叼来草桔,用自己的唾液把泥与草粘在一起,一口口,一次次,直至把巢垒好为止。何尝不是和我们人类一样,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不辞辛劳建造美好的家园呢!
燕子成双成对,双栖双飞,何尝不是夫妻恩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榜样呢!
燕子以空中飞着的昆虫为生,秋天里飞虫不见了,它们便飞往南方生存,春天来了,它们又会飞回老宅,筑巢、产蛋、孵出雏燕,循环往复。何尝不是一种依恋故土,不忘乡情的典范呢!
小小燕子,却有诸多可爱之处,值得人们赞美,值得人们喜爱,值得人们借鉴。为此,燕子成为千古绝唱中的重要角色,一点儿也不过分。
春天来临,燕子又要飞回来了。真的期盼再次见到燕子清灵的身影,听到燕子呢喃的鸣叫,分享燕子垒窝、孵蛋的快乐!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