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古诗词3首
春天常常带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如果你到大自然里去品味春的气息,会给你增添无穷的力量,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美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3首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长安春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青门柳枝软无力,
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前酒薄醉易醒,
满眼春愁消不得。
古诗简介
《长安春》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作者在心境不佳,看到春天金黄色的柳枝软弱无力,想借酒浇愁,也办不到,本想长醉,可很快就又醒了,不能远离愁苦的折磨。表现了诗人凄凉愁苦、满腹郁闷的心境。
翻译/译文
东门的杨柳下垂着,样子软弱无力,
春天的东风把柳枝吹成了衰黄之色。
东街的的酒酒力太小,醉了很容易就会醒来,
满眼都是春光,满腹都是春愁,岂能轻易销得?
注释
青门柳:长安城东南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这里泛指京城东门的柳树。
黄金色:指枝叶的衰黄颜色。
街东酒薄:指东街所卖的酒其酒力太小。
二、江南春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简介
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翻译/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依山的城镇。
3、南朝: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5、楼台:指寺庙。
赏析/鉴赏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使人生观了几个景点,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这里也体现出了当时修建寺庙是非常劳民伤财的事,联系到作者作此诗时处于晚唐时期,所以也不乏诗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与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好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地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地。不过还需要看到地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地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地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地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地美丽景色。诗地前两句,有红绿色彩地映衬,有山水地映衬,村庄与城郭地映衬,有动静地映衬,有声色地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地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地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地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地感觉,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地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地色彩。这样地画面u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地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地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地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地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地佛寺非只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地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与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三、城东早春
朝代:唐朝|作者: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翻译/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
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注释
⑴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⑵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
⑶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⑷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⑸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赏析/鉴赏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与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前两句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言。后两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苑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后两句与前两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同时这也是比喻之笔,“俱是看花人”不仅仅是说锦绣满地,观赏花的人多,更是说人已功成名就,人们争趋共仰。因此,此诗的深层意旨是:求贤助国、选拔人才,应在他们地位卑微、功绩未显之际,犹如嫩柳初黄、色彩未浓之时。这时若能善于识别、大胆扶持,他们就会迅速成材,担当大用;如果等到他们功成志得、誉满名高,犹如花开锦绣、红映枝头,人们争趋共仰,就不用人去发现与帮助了。
全诗将清幽、秾艳之景并列而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同时含蕴深刻,耐人寻味,堪称佳篇。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