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中国传统美德作文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诚信就如同一盏生活中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路。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的基道德。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信在儒家文化中为五常之一,即所谓仁、义、礼、智、信之信,也就是守信、诚实的意思。食言失约、谋事不忠、欠人财物、知过不改等,都是不信的行为。《弟子规》把诚信作为评价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指标。一是体现在要讲信用。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在待人接物中,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以诚信作为基础,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可轻易许诺,因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信,是最不可容忍的大错。你可以能力不足,你可以不善言辞,只要你慎言慎行,诚实守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二是体现在要谨言慎语。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就是看到的事情,看到的不是很真实,不是很明确,就不可以妄加揣测。不明了真相的事情,就不要轻易的传播。在言语上,一定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它攸关一个人的声誉,攸关一个人一生立身处世的信用问题。三是体现在要见贤思齐。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当看到别人有诚实守信用的良好德行,在不吝赞美的同时,还要马上反观自己是否也拥有了良好的德行,如果差距太大,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做到,要努力学习,扩充心量,努力达成像他这样的目标。在待人处事中,要时刻以诚实守信用、谨言慎语、见贤思齐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是培育良好德行的根本。
中国历史上具有诚信的人有很多很多!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给予50金。有个大胆的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
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间,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他首先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身上佩戴的宝剑,却说不出口。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再送给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再途经徐国回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送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季札子对于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的许诺赠剑的事,也毫不马虎,不做违背己心的事,可见他守信的思想境界更纯更高!
扬大附中徐砺寒同学明显的做到了这一点,他有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诚信!!
但是,作为中国新一代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因此啊,我们应该像徐砺寒学习,重拾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
作为中国新一代的我们,要背起‘诚信’的行囊,为中国奋斗吧!
重拾中国传统美德,是我们的升华,更是中国的升华!!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