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节庆的采风作文
穿新衣,贴对联等等,这是记录我们祖先文明的一个个符号,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胎记”,更是许多人记忆中的年味。
奶奶说,早些时候,过年是一年中的大事。从腊月初八吃完腊八粥后,就开始数算着“吃了腊八粥,再过二十二宿”,而大人们则要在这一段时间里“扫灰”、“辞灶”......等到了除夕,人们通宵不眠,称“守岁”。在三更时分。也就是现在的夜里12点钟开始过年,各家各户放鞭炮之后奠饺子、供饺子,全家一起吃饺子。
在她们的记忆中,正月初一才是女人拜年的日子,媳妇们一起到“自家人们”家给长辈拜年。也有一些年长的人,午更不出门,初一到兄长、长辈家走一走,拜年问好。送年的时间是正月初二,白天小辈到姑、舅、姨家拜年,也就是如今的“走亲”。下午准备送年,烧香、烧纸、煮饺子、放鞭炮......还会在门的两边插上桃树枝,说是为了避邪。现在想来,应该跟贴在门上的门神差不多吧。
奶奶说她觉得最遗憾的就是“四清”运动后,破四旧族谱、宗谱被烧,磕头等礼节也渐少了。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后,挂谱渐增,她家也新请了宗谱。后在民族融合中,宗谱就变成了族谱。
再放眼当今的年,这些风俗在我们农村还多少能见到,在城市里几乎销声匿迹。不过有一种习俗城里乡下都有:贴福字。可我有些不明白,贴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哦,据说,有位聪明的管家为了讨主子开心,便命家丁在王府的大门上贴上福字。可贴福字的这个家丁不认字,竟然将福字贴倒了,王爷大怒,要将管家及家丁治罪,管家灵机一动,说:恭喜王爷,此乃好事,将福倒着贴,寓意是福到了。”从此,贴福字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无论如何,年都是我们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