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是什么

文章 2019-07-06 16:32:06 1个回答   ()人看过

今天,儿子放学回来跟我说:“爸爸,我们老师要求家长以‘我的家风’为题,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作文。”听到这个要求后,我突然感到脑子一愣,顿时产生了两个疑问,老师为什么会要求家长写作文?我的家风是什么呢?

晚饭后,我坐在书房,脑子里一直都萦绕着“家风”两个字。什么是家风呢?我在记忆中寻找答案。经过了一番思索,让我突然顿悟,是啊,每个家庭其实都有其家风,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家风中渐渐成长,慢慢长大。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正如著名的法国作家罗兰曾经说过的:“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家风是无形的,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是切实存在的,让我们能够确确实实感受到的。

有一则资料说,美国有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爱德华是位德高行洁、博学勤勉、多才严谨的人。他的后辈儿孙,有十三位大学校长,一百多位教授,八十多位文学家,六十多位医生,还有一人当过副总统,一人当过大使,二十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个酒鬼、赌徒、无赖,终生浑浑噩噩。他的子孙后代,三百多人是乞丐、流浪汉,四百多人因酗酒致残或死亡,六十多人犯过诈骗、盗窃罪,七人是杀人犯,后代中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这则资料确实令人震撼,发人深省。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家庭或家族,其家风的好与坏、正与邪,那是有长远影响力的,那是有强大渗透力的,它会长远地影响到许多代后人的成长。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属于那种没有文化,却很善良、朴实的农民。尽管父母很少能跟我们讲出什么大道理,然而却能在点滴的生活中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很大的道理。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年代初了,尽管我们国家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但在我们那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依旧很穷困。我这个人从小饭量就大,总是吃不饱,每天都觉得饿。有一次放学,肚子咕咕的不停地叫,有个小伙伴说去偷红薯吃,真是一呼百应,我们马上选好了一个低洼的地方,看看周围没有人,迅速的开始战斗,不一会儿,手里就多了几个红薯,然后一路狂奔,逃离战场。感觉安全了,就拿出红薯在草地上蹭了蹭,再用手抹了抹,然后用嘴把皮啃掉,接着就开始填肚子了,三下五除二就干掉几个。还剩最后一个了,刚想吃,突然想起妈妈估计每天也没吃饱,就想带回去给妈妈吃。当我开开心心到了家,拿出红薯给妈妈吃的时候,妈妈微笑的脸突然严肃起来,问:“哪儿来的?”我说同学给的。妈妈接着问:“那个同学给的?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现在怎么可能挖?”我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只好彻底交代了。妈妈让我带她到我们偷红薯的地看了看,然后带着我径直走进村里的张大爷家,让我道歉。然后看着妈妈在那里跟张大爷说着什么,最后只听到张大爷说了句:“都是孩子,算了。”这事似乎就这么过去了。转眼到了收获的季节,由于少雨,收获的红薯没有去年多。妈妈选了一大筐大的,让我送到张大爷家,我顿时蒙了,这是为什么啊?本来就不多,还把大的挑出来,还这么多。妈妈说:“谁让你偷人家红薯吃呢?既然做错了,就要学着去改正,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错事。”就这样,在妈妈的坚持下,我们一起把红薯送到了张大爷家里。自那以后,即使再饿,我也没有动过偷东西吃的念头。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我的父母虽然没有文化,然而却用这样的事情教会我很多。正是受到了父母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影响,让我学会了勤劳,学会了朴实做人,学会了做事严谨,学会了对人宽容,学会了积极向上,学会了…,也正是这朴实的家风,让我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最后考上了大学,一直走到了今天,再也不会为饥饿而难过了。

我的家风是什么?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勤劳、朴实、严谨、上进、乐观。在压力很大的城市里生活,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着,有时候似乎感觉自己都没有时间停下来去思考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而如今,儿子的一篇作文,让我做了些许停顿,多了些思考,并重新审视了一下家风。是的,家风就是传家宝,它对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也关乎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正如爱德华和珠克两个迥然不同的家族,家风的重要性让我们一目了然。我的父母用那种朴实的言行把它传递给了我,我也要继续把这个家风传递给我的孩子。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