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什么现象的思考
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现象,你会对其中一种现象有什么样的思考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作文什么现象的思考,欢迎参考借鉴。
作文什么现象的思考【一】
农夫和蛇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蛇冻僵了,觉得它很可怜,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那蛇受了暖气,渐渐复苏了,又恢复了生机。等到它彻底苏醒过来,便立即恢复了本性,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恩人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创伤。
这原本是寓言故事中的情节,然而,现实之中却不断的上演着类似的情节。只是主角换了,换成了人与人之间好心施救却遭到反咬一口。
南京一位老太太赶乘公交车时摔倒在地,一位叫彭宇的小伙子将其搀起并送往医院。后来,老太太说是彭宇撞到了她,而彭宇认为自己做好事反遭诬陷。真相扑朔迷离。最终法院按“推理分析”作出彭宇赔偿4万多元的判决后,舆论更是一片哗然。最终,此事以双方当事人和解而告终。
南昌一位老太太在旧货市场门口因脚底踩到西瓜皮被摔倒在地,这一幕正好被旁边买自行车女大学生看到,小姑娘看到老人被摔倒赶紧跑过去抓住老人的手想把老太太扶起来,可能是老太太身子骨本身就不好,这一摔整个人趟在地上根本就起不来,就在小姑娘还努力的帮助老人站起来的时候,老人却说是小姑娘把她撞倒了,要女大学生带她去医院检查,最终在围观的好心人的证明下,小姑娘才得以解围。
当这类事情不断在新闻和网络上出现的时候,让人们产生疑惑,究竟该不该做好人好事,帮助受伤的人。内心的正义感使人们看见这些摔倒的老人,本能的上前扶一下。可是,之后他们非但不感谢反而咬定扶他的年轻人将其推倒的,继而提出赔偿要求,甚至诉诸法院。原本做好事,不但没有感谢和表扬,反而为自己惹来麻烦,这是谁也不愿遇到的。于是,就出现,一些好心人也帮助摔倒的人,但是却要请求许多围观的人为他证明,才开始救人这样尴尬的事情。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是想即帮助人,又不给自己惹麻烦的下下策。
一个小学生扶起摔倒的老人,却被老人及其家人告到法院,说是这名小学生将她推倒,要求小学生的家长赔偿三万元人民币。这件事给小学生造成极坏的影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性格开朗却变得沉默寡言,且哭着质问家长:“你们不是让我做好事吗?”这句话潜台词大家或许都能够猜到。是啊,从小到大,老师和家长都教育我们做个好孩子,应该助人为乐,主动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然而,这件事让单纯天真的孩子对老师和家长教育的怀疑。自己明明听话做了件好事,却被告到法院,自己到底做的是不是好事,该不该去做这种事?当记者采访孩子的父亲时,父亲坚定的说他还是会让孩子继续帮助别人,但是会讲究一些方法。
当然,这类忘恩负义,唯利是图的人是少数的,但却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电视上也曾报道过人救动物,动物报恩的事情。动物尚知报恩,人为何却忘恩负义。农夫救蛇,被蛇反咬一口,蛇是冷血动物,这种行为是它的本能。难道这些被人帮助,不但不感谢,甚至反咬一口也是这些人的本能?电视里还曾上演了蛇被人救,之后为了报恩,救恩人一家的真实故事。难道这些人还不如一只猴子,一条蛇吗?
农夫现象值得我们思考,究竟怎么样才能使这类不和谐的事情再发生。目前这类事情还只是处于道德层面,人们只是对救人者口头表扬与对讹人者谴责。是否能够在此基础上,上升到法律层面上,用法律来保障救人者的合法权益和得到奖励,约束讹人者的无理要求。让救人者没有后顾之忧,让讹人者受到一定惩罚。希望真正的救人者,不用再寻求目击者作证这种尴尬的局面,并且得到社会的尊重与奖励。希望农夫现象不再上演,不再有救人反被咬一口这种让人心寒的事情发生。如此,相信人人都会伸出自己的援手,那么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隔膜,而变得温暖感动。如此,我们的社会才更和谐。
作文什么现象的思考【二】
就报纸或电视新闻进行讨论的文章称之为“时评”。自己好像写过两篇时评,一是关于某学校的校长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冲突;二是十博士抵制圣诞节的思考。
时评最能吸引公众的眼球。一来时评所针对的多是热门新闻,如揭露影视明星隐私或攻击某些名人或对某另类事件追击等等,多多少少都沾上事前由媒体制造出来的名气;二是热爱热门新闻这种癖好,多是人们害怕孤独或担心自己赶不上潮流所引起的,热门新闻让他们觉得自己与时俱进,避免产生孤独感;三是可满足某些人的虚荣心,他们在观看热门新闻时,已暗自对其作出评价,假若从时评中找到与自己看法一致的地方,就可以满足他们“英雄所见略同”的虚荣心了。
热门新闻之所以能热起来,媒体的炒作固不可少,但最重要的还是公众的普遍情绪倾向。如药品价格、粮油价格、医院收费、学校收费等问题,一旦公众对这些问题产生普遍不满时,媒体报道出来,就会引起公众强烈反应,其中除了与自身收入有关的人外,还有受道德影响而喜充当侠客之辈在旁鼓吹,于是,热门新闻就产生了。
情绪倾向是非理智的,我们为什么会对某种现象产生不满呢?几乎人人都可以找出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出来。然而,这些理由只是对不满现象的解释,而非对不满情绪的起源的解释。严肃来说,能解答情绪起源问题的人极为罕见,发现这一问题而进行探索的人也不多见,人实际上很难称得上是理智的动物。
通过对时评现象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时代精神的大致走向,或者称洞悉到社会潜规则的变化。知道这一点的人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本文标签:
[!--temp.ykpl--]